子宫按压疼痛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排卵期疼痛或膀胱炎等原因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治疗。
1、盆腔炎盆腔炎是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上行感染导致。典型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按压子宫时疼痛加剧,可能伴有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需进行妇科检查及分泌物培养确诊。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严重者需静脉给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2、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在子宫肌层或盆腔其他部位,月经期病灶出血刺激引发疼痛。特征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性交痛及子宫压痛。超声检查可见子宫均匀增大,CA125可能升高。药物控制可选用炔诺酮、达那唑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腹腔镜手术。
3、子宫肌瘤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较大肌瘤压迫周围组织可引起钝痛。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经量增多、贫血。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大小、位置。无症状小肌瘤可观察,药物治疗常用米非司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者。
4、排卵期疼痛排卵期卵泡破裂刺激腹膜引发短暂刺痛,多发生在月经周期中期。疼痛通常持续数小时至2天,可伴有少量阴道出血。通过基础体温测定和超声监测排卵可辅助诊断。一般无需特殊治疗,热敷腹部可缓解症状,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
5、膀胱炎膀胱黏膜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因解剖位置邻近可能被误认为子宫疼痛。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灼痛,部分患者有下腹压痛。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治疗主要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呋喃妥因等抗生素,同时需多饮水冲刷尿道。
出现子宫按压疼痛时应注意记录疼痛与月经周期的关系,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异常分泌物或排尿异常。日常保持会阴清洁,避免过度劳累,经期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宜清淡,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若疼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严重出血、高热等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妇科检查和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