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烧抽搐主要表现为体温骤升时突发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阵挛性收缩,常伴随意识丧失、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等症状。高烧抽搐多见于6个月至5岁儿童,主要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感染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全身强直性抽搐患儿突发四肢及躯干肌肉持续性收缩,表现为肢体僵硬、角弓反张状态,通常持续数秒至数分钟。这种抽搐形式多由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需立即就医排除颅内病变。发作时家长应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强行按压肢体。
2、阵挛性肢体抽动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节律性抽动,可能伴随面部肌肉痉挛。常见于热性惊厥患儿,多与流感、幼儿急疹等病毒感染相关。发作时需记录抽搐持续时间及具体表现,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反复发作可能提示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
3、意识障碍多数患儿抽搐时会出现短暂意识丧失,表现为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严重者可出现尿便失禁、瞳孔散大等表现。单纯热性惊厥患儿意识通常于抽搐停止后10分钟内恢复,若持续昏迷需警惕中毒性脑病等严重情况。
4、自主神经症状部分患儿发作前后会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心率增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这些症状多与脑干网状结构异常放电有关,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可能造成脑缺氧损伤,需紧急医疗干预。
5、发作后嗜睡抽搐停止后患儿常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可持续1-2小时。这是神经系统自我保护机制,但需与昏迷状态鉴别。若清醒后出现呕吐、头痛或再次抽搐,可能提示颅内压增高,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
家长发现小儿高烧抽搐时应立即采取侧卧位防止误吸,松解衣领保持呼吸通畅,记录发作时间与表现特征。发作超过5分钟或24小时内反复发作需急诊处理。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及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避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定期儿童保健检查可早期发现神经系统发育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