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可通过卧床制动、疼痛管理、预防并发症、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骨盆骨折通常由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挤压伤、骨质疏松和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卧床制动骨盆骨折后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移动或负重。使用硬板床并保持中立位,可在膝下垫软枕减轻疼痛。稳定性骨折需卧床4-6周,不稳定性骨折可能需8-12周。期间禁止坐起或翻身,排便排尿需使用便器。
2、疼痛管理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或盐酸曲马多片等镇痛药物。可配合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数次。疼痛剧烈时可考虑硬膜外镇痛泵,但需监测呼吸和血压变化。
3、预防并发症每2小时协助轴向翻身一次,骨突处垫减压垫预防压疮。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下肢按摩,预防深静脉血栓。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导尿管者定期冲洗,降低尿路感染概率。鼓励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
4、营养支持每日需摄入足够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和牛奶,促进骨折愈合。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选用碳酸钙D3片或骨化三醇胶丸。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贫血患者需增加动物肝脏、瘦肉等含铁食物。
5、康复训练骨折稳定后逐步开始被动关节活动,6周后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佩戴骨盆固定带下床时需有人搀扶,初期使用助行器辅助。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低频脉冲和红外线照射,帮助消肿和软组织修复。完全负重需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
骨盆骨折护理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复位情况,出现发热、肢体肿胀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可逐步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保持均衡饮食和适度日照,戒烟限酒有助于骨骼修复。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家属应给予充分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