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手术入路主要有前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联合入路及微创入路等方式。选择需根据骨折类型、损伤程度及患者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1、前侧入路前侧入路适用于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通过腹直肌旁或Pfannenstiel切口暴露。该入路可直接复位固定前环结构,但对后环损伤处理有限。术中需注意保护髂腹股沟神经及膀胱等脏器,术后可能出现腹股沟区疼痛或切口感染。
2、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常用于髂骨翼骨折,经髂嵴切口剥离臀肌附着点。该入路能充分显露髂骨内外板,便于钢板塑形固定。需注意避免臀上神经损伤,术后可能出现臀肌无力或异位骨化。
3、后侧入路后侧入路针对骶髂关节脱位或骶骨骨折,采用纵向切口沿髂后上棘延伸。可直视下复位骶髂关节并植入骶髂螺钉,但存在臀上动脉损伤风险。术后需警惕切口愈合不良及坐骨神经刺激症状。
4、联合入路联合入路用于Tile C型等复杂骨折,前后环同期或分期手术。通过组合前侧与后侧入路实现360度固定,但手术创伤大、耗时久。需严格评估患者耐受性,术后并发症概率较高。
5、微创入路微创入路包括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或INFIX内固定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的优势,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高龄患者。但需术中透视辅助,存在复位不精确或螺钉误置风险。
骨盆骨折术后需严格卧床制动,逐步进行下肢非负重训练。饮食应补充优质蛋白和钙质促进骨愈合,如牛奶、鱼肉及豆制品。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复位情况,出现发热、下肢肿胀或感觉异常需及时就医。康复期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可降低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