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疹通常由汗腺导管堵塞导致汗液滞留引起,常见诱因有环境闷热、衣物过厚、剧烈运动、皮肤清洁不足、婴幼儿代谢旺盛等。热疹主要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丘疹或水疱,多出现在颈部、腋窝等易出汗部位。
1、环境闷热高温高湿环境会使汗液蒸发减慢,汗腺导管内压力增高导致破裂。夏季未使用空调或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容易诱发热疹。保持环境温度在26摄氏度以下,使用风扇促进空气流通可有效预防。
2、衣物过厚穿着不透气的化纤衣物会阻碍汗液蒸发,特别是婴幼儿包裹过严时更易发生。选择纯棉、竹纤维等透气面料,婴儿衣物应按季节及时增减,避免使用塑料材质的隔尿垫。
3、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时大量出汗可能堵塞汗孔,常见于运动员或体力劳动者。运动后应及时擦干汗液并更换衣物,避免汗液长时间滞留皮肤表面。运动前使用吸汗粉剂也有一定预防作用。
4、皮肤清洁不足皮脂和角质堆积会加重汗孔堵塞,尤其肥胖人群皮肤褶皱处更易发生。每日用温水清洗易出汗部位,避免使用碱性过强的清洁产品。沐浴后完全擦干皮肤褶皱处可减少发病。
5、婴幼儿代谢旺盛婴幼儿汗腺发育不完善且基础代谢率高,汗液分泌量可达成人两倍。家长需注意保持婴儿皮肤干爽,每次喂奶后检查颈部、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红疹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
预防热疹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高温天气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出现大面积热疹或继发感染时应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生素。婴幼儿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搔抓,剪短指甲并保持凉爽环境,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