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布疹主要表现为尿布覆盖区域皮肤发红、肿胀、糜烂或出现丘疹,严重时可能伴随渗液或继发感染。尿布疹的典型表现有边界清晰的片状红斑、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接触性疼痛、反复摩擦导致的表皮破损、真菌或细菌感染引发的脓疱。
1、边界清晰红斑初期尿布疹常见于臀部、会阴及大腿内侧,呈现边界分明的鲜红色斑片,多由尿液和粪便刺激导致。皮肤屏障受损后,碱性环境会溶解角质层,使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这种情况需及时更换尿布,每次清洁后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霜隔离刺激物。
2、局部温度升高炎症反应会导致患处皮肤触之有温热感,可能伴随婴幼儿哭闹不安。湿热环境会加速皮肤角质层水合过度,削弱屏障功能。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避免使用塑料材质隔尿垫,每日安排数次臀部暴露于空气的时间。
3、接触性疼痛皮肤破损后接触尿液会产生灼烧感,婴幼儿可能表现为更换尿布时剧烈哭闹。糜烂面暴露的神经末梢对酸碱刺激敏感。护理时应用温水轻柔冲洗代替擦拭,必要时使用医用棉球蘸取生理盐水清洁。
4、表皮破损反复摩擦会导致表皮剥脱,出现细小的皲裂或浅表溃疡。此时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破损严重时需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
5、继发感染征象若出现黄色结痂、脓疱或周围卫星状皮疹,提示可能合并念珠菌或细菌感染。念珠菌感染典型表现为边缘隆起的红斑伴卫星灶。需就医进行真菌镜检,确诊后可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与抗生素软膏。
预防尿布疹需保持臀部干爽,每2-3小时检查尿布情况,排便后立即用温水清洗。选择无酒精湿巾或纯棉柔巾,避免使用含香精的护理产品。哺乳期母亲应减少进食易致敏食物,配方奶喂养者可考虑更换低敏奶粉。出现持续不愈的皮疹、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至儿科或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