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胃癌前病变之一。萎缩性胃炎主要有胃黏膜变薄、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下降、肠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特征。建议患者及时就医,通过胃镜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1、胃黏膜变薄胃黏膜变薄是萎缩性胃炎的典型表现,由于长期慢性炎症导致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体逐渐减少。胃黏膜变薄会影响胃的屏障功能,容易受到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餐后饱胀等不适症状。日常应注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2、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分泌减少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特征,由于胃底腺中的壁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胃酸分泌不足会影响蛋白质消化和铁、维生素B12的吸收。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建议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血清维生素B12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相关营养素。
3、消化功能下降消化功能下降是萎缩性胃炎的常见后果,由于胃蛋白酶原分泌减少和胃排空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早饱、嗳气、腹泻或便秘等消化不良症状。日常饮食应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遵医嘱使用胰酶制剂等助消化药物。
4、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是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指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肠上皮化生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其中不完全型与胃癌发生关系更为密切。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主要通过胃镜活检发现。建议定期胃镜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癌前病变。
5、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长期感染可导致胃黏膜持续炎症和萎缩。患者可能表现为上腹疼痛、口臭等症状。确诊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根除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根除效果。
萎缩性胃炎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饮食,避免烟酒和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和病理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癌前病变。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动力药物,改善消化功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