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包括双膦酸盐、降钙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结合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能有效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1、双膦酸盐类药物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常用药物有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和伊班膦酸钠。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一次,利塞膦酸钠每日或每周口服,伊班膦酸钠可口服或静脉注射。使用时需注意空腹服用,避免与钙剂同时服用。
2、降钙素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丢失,同时具有镇痛作用。常用药物有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可通过鼻喷剂或注射剂使用。降钙素适用于不能耐受双膦酸盐的患者,尤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疼痛有较好缓解作用。
3、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雷洛昔芬,通过模拟雌激素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雷洛昔芬每日口服一次,适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需注意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有血栓病史者慎用。
4、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骨质疏松治疗的基础。钙剂每日推荐摄入量为1000-1200mg,维生素D每日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IU。钙剂可选择碳酸钙、柠檬酸钙等,维生素D可选择维生素D3。补充时需注意钙剂与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避免影响药物吸收。
骨质疏松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同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摄入、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等。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