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不吃药是否能好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判断。轻度骨质疏松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可能改善,中重度通常需要药物干预。骨质疏松主要与钙流失加速、骨形成减少等因素有关,常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
骨质疏松患者若骨密度仅轻度降低且无骨折史,可通过加强营养和运动改善。每日保证充足钙质摄入,如饮用牛奶、食用豆制品,配合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刺激骨骼重建。同时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防止钙质流失。这类患者需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变化情况。
当骨密度显著降低或已发生脆性骨折时,单纯生活方式调整难以逆转骨质破坏。此时需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或促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合并疼痛者可配合镇痛治疗,脊柱骨折需考虑椎体成形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身高缩短、驼背畸形,甚至轻微外伤就引发髋部等致命性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无论是否用药,都应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钙和维生素D。建议每日晒太阳20分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选择低盐高蛋白膳食。运动以安全为前提,避免跌倒风险高的活动。居家环境需做好防滑处理,使用拐杖等辅助工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跌倒风险评估,及时调整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