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血小板减少可通过输注血小板、药物治疗、病因干预、脾脏处理等方式治疗。血小板减少通常由脾功能亢进、骨髓抑制、凝血因子缺乏、门静脉高压等原因引起。
1、输注血小板急性出血或血小板低于安全阈值时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悬液,同时监测凝血功能。肝硬化患者输注前需评估门静脉压力,避免容量负荷过重。
2、药物治疗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泊帕、罗米司亭可刺激骨髓造血,需配合护肝治疗。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脾功能亢进、肝炎活动等因素有关,常伴随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症状。
3、病因干预控制肝炎病毒复制、戒酒等基础治疗可减缓肝硬化进展。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脾亢可通过降低门脉压力药物改善,如普萘洛尔。
4、脾脏处理脾动脉栓塞或脾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严重脾亢,需综合评估肝功能储备。血小板减少若与脾脏破坏增多有关,多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50×10⁹/L。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出现鼻衄不止或黑便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