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持续降低通常提示病情进展,需警惕门静脉高压加重或脾功能亢进。
肝硬化导致血小板减少主要与脾脏肿大和肝脏合成功能下降有关。门静脉高压使脾脏淤血肿大,血小板在脾内滞留破坏增多。同时肝脏合成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力减弱,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若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至每微升5万以下,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凝血障碍表现,需考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
部分患者因合并感染、药物副作用或骨髓抑制问题,血小板减少速度会加快。此时需通过血常规、凝血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评估病因。临床常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输注血小板等对症处理,但根本治疗需控制肝硬化原发病。日常应避免磕碰损伤,使用软毛牙刷,定期监测血小板数值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