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对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一定缓解效果。牵引主要通过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小关节紊乱、延缓病情进展等方式发挥作用。
1、减轻椎间盘压力:
牵引治疗通过纵向牵拉脊柱,能有效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当椎间盘内压减少时,突出的髓核组织可能产生部分回纳,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这种物理性减压对早期膨出型椎间盘突出效果较明显。
2、缓解神经压迫:
持续牵引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容积,为受压迫的神经根创造更多空间。临床观察显示,适当角度的牵引能使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尤其适用于单侧神经根受压的患者。
3、改善局部循环:
牵引过程中肌肉的周期性舒缩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介质代谢。同时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打破疼痛-痉挛-缺血的恶性循环,这对缓解神经根水肿具有积极作用。
4、纠正关节紊乱:
腰椎小关节错位常伴随椎间盘突出发生。精准的牵引力可调整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恢复脊柱正常力线。但需注意暴力牵引可能加重关节囊损伤,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5、延缓病情进展:
规律牵引能维持椎间隙高度,减少椎间盘进一步突出的风险。对于退行性病变患者,牵引联合核心肌群锻炼可形成动态稳定,但无法逆转已发生的椎间盘退变。
建议患者在牵引治疗期间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训练等增强脊柱稳定性。日常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坐姿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急性期可尝试仰卧位双膝屈曲的体位缓解疼痛,恢复期可进行游泳、慢跑等低冲击运动。注意控制体重以减少腰椎负荷,搬运重物时应屈髋屈膝保持腰部直立。若出现下肢肌力下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