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胞癌的最新临床治疗现状
- 阴道透明细胞癌治疗现状
- 音哑"上火&a...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一
- 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 攻克肺癌
- 走出癌症治疗误区----对症处...
- 关注社会新团体---癌症生存者...
- 不得不说的大肠癌!
- 关爱“剩女” 关注乳癌 改变生...
- 光动力治疗喉癌及保留其功能临床...
- 音哑"上火"?...
- 治疗肿瘤从体育锻炼开始吧!
- 值得关注的肿瘤转化性临床研究
- 揭秘慢性胰腺炎的“炎症-癌症链...
- 防癌抗癌,从“我”做起,从“口...
- “音乐乐吧”??减轻肿瘤患者焦...
- 对肥胖癌症患者给足药量好!
- 肿瘤临床营养治疗的六个热点话题
- 别了,乔布斯!警惕,胰腺癌!
- 说说乳腺肿瘤的“私房话”
- 2011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
- 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综合治疗策略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化疗”那些事儿
- 基于生物分子特征的局晚非小细胞...
- 2011年第2版《NCCN乳腺...
- 颇费纠结的“癌症普查”!
- 微创介入技术成为肿瘤治疗新趋势...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三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二
-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OR淋巴结...
-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治疗最新进展
-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
- 青年胃癌不容忽视!
- 胃癌诊疗最新进展
- 需要给力关注的儿童恶性肿瘤!
- 警惕!发现儿童肿瘤的早期信号!...
-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 从《非诚勿扰2》再谈皮肤“黑痣...
- 关注肾癌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 TACE联合微创消融治疗肝癌疗...
- 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
-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最新进展(ES...
- 您了解世界上最风靡的10大预防...
- 影像导引经皮冷冻消融(氩氦刀)...
- 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治疗...
- 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奇葩---影像...
- 影像引导经皮化学消融治疗肝肿瘤...
- 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的奇葩5--化...
- 您知道怎么进行肿瘤体检吗??最...
- 肿瘤微创治疗奇葩4---氩氦刀...
- 绝对不能忽视的淋巴瘤治疗远期毒...
- 值得期待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
- 高度关注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的...
- 警惕!职业癌!
- 绝对不能忽视的“感染”??乙型...
- 肿瘤病人绝对不能忽视的“话疗”...
- 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的奇葩3--射...
- 影像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结合放射...
- 复发性直肠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
- 肿瘤微创治疗的一朵奇葩2---...
- 最新ESMO胃癌临床指南解析(...
- 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现状
- 胰腺癌临床诊疗现状
-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最新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内科个体化治疗最新...
- 从《非诚勿扰2》谈皮肤“黑痣”...
- 新近研究显示早期姑息治疗联合标...
- 如何满足围化疗期肿瘤病人的营养...
- 如何改善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
-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最新进展浅议
- 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奇葩1----...
-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浅议
- 肝脏少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
- 现代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前...
- 临床Ⅰ期肾脏肿瘤诊疗指南解读
- 小细胞癌的最新临床治疗现状
- 套细胞淋巴瘤最新进展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最新...
- PET/CT在淋巴瘤临床诊治新...
- 软织组肿瘤的综合治疗更新
- 肿瘤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 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新...
- 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功能值得关注!
- 胃癌临床实践最新更新
-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原则及最新进...
- 胃癌的规范化治疗
- 警惕:结直肠癌“淋巴结隐匿性转...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类临床应用最新...
- 肿瘤化疗静脉炎防治
- 怀孕会让乳腺癌患者病情恶化吗?
- 得了乳腺癌莫忘内分泌治疗!
- “肿瘤”真的具有“遗传性”吗?
- 结直肠癌研究2009最新进展
- 最新研究:吸烟增加结直肠癌发病...
- 肿瘤患者过春节注意事项
- 确诊肿瘤的可靠检查手段
- 肿瘤病人食疗三原则
- 肿瘤患者营养误区浅析
- 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进展最新评价...
- 饮食防癌14项(世界癌症研究基...
- 肺癌普查肿瘤标志物那些最重要?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最...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评价:一线...
-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能食刺激性食...
- 警惕:有癌变潜能的大肠息肉!
- 结直肠癌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
- 复发性卵巢癌国内临床最新研究
- 卵巢癌治疗最新进展
- 宫颈癌循证治疗最新进展
-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乳腺癌...
- 警惕!结直肠赘生物非息肉样者更...
- 癌前病变,值得关注
- 癌症患者补充维生素,合理吗?
- 影像引导微创诊疗术:疑似肺癌者...
- 上腔静脉综合症诊疗思路必备
-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疗思路必备
- KRAS基因状态对肿瘤临床的指...
- 癌症真的会传染吗?
- 癌会迅速扩散转移,为什么?
- 关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乳腺癌...
- 结直肠癌的治疗理念,随分子靶向...
-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
-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
- 保持心理健康对肿瘤防治很重要!
- 肿瘤患者应当关注营养支持治疗
- 癌的发生是这样的
- 癌症的三级预防浅释
- 儿童肿瘤蒽环类诱导的心脏毒性诊...
- 吸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NSCL...
- 职业因素和环境污染与肿瘤的相关...
- 食管癌放化疗最新进展
- 你是肺癌易患人群吗?
- 肺癌=遗传or传染?
- 肺癌诊疗相关知识必备
- 结直肠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研究最新...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模式...
- 前列腺癌治疗ASTRO最新进展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
- 良性胃病与胃癌
- 肺不张时要警惕肺癌的存在
- 肿瘤疗效和预后重要评估手段-P...
- 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
- 放射肿瘤治疗的远期损伤值得重视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卵...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淋...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乳...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对...
- 吸烟与胰腺癌的相关性
- 浅议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最新进展
- 食管癌术后饮食调摄
- 肿瘤(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自我调...
- 肿瘤(癌症)生存率:国际VS中...
- 抗癌成功的核心防线
- 浅谈肿瘤的生物治疗
-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 晚期癌症患者胃肠并发症的诊治经...
- 晚期癌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晚期癌症患者的终末期处理
- 有关结直肠癌筛查的专家共识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探讨
- 吸烟与胃癌的相关性
- 吸烟与乳癌的相关性
- 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
- 阑尾小细胞癌
- 肝癌综合治疗临床经验
- 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探讨
- 现代调强放疗技术进展
- 喉癌的放射治疗关于最大限度地保...
- 美国癌症学会更新《结直肠癌早期...
- 欧洲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探索
- 肥胖将可能成为致癌首因
- 甲状腺癌治疗需谨慎!
- 前列腺癌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肝癌临床影像研究新进展(节选)
- 吸烟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 不明原因腰腿痛要警惕骨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 支持治疗在肿瘤整体治疗中的作用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肿瘤发病有重要...
- 癌症的发生与不良心理因素相关
- “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预防肿瘤 从儿童开始
- 吸烟是肺癌的罪魁祸首,预防肺癌...
- 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的基本原理及...
- 胃癌内科治疗评价浅议
- 作者:张强|发布时间:2009-01-06|浏览量:756次
2008 年,胃癌研究领域可能不是非常波澜壮阔,但通过盘点一年来的研究仍可以看到该领域前进的步伐,如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后根除幽门螺杆菌(Hp)防复发,口服化疗药卡培他滨疗效再分析。相关指南的更新,如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强调了胃癌的综合治疗。此外,我国研究机构参与多项国际大型临床研究,或积极开展了我国自己的临床研究,也值得总结。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强
我国胃癌发病状况仍不容乐观
据WHO 最新统计,直至 2005 年胃癌仍位列中国癌症 发病和死亡首位。对于我国的 胃癌发病情况,上海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在2008 年 《外科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一 篇论文具有指示意义。
研究者根据上海人群基础 的胃癌登记资料,对该地区胃 癌发病现况进行流行病学和发 病趋势分析。
结果显示,2002-2004 年 上海市新诊断胃癌16370 例, 总发病粗率为40.82/10 万,发病标率为22.06/10万。胃癌是 男性发病第二位、女性第三位 的恶性肿瘤。62.79%的病例 集中在65岁以上年龄组,80~ 84 岁组发病率最高。从分期 看,Ⅰ、Ⅱ期患者比例较低(分 别为15.24%和22.60%),两者 之和低于Ⅳ期比例(38.50%)。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展全 国性的胃癌发病率和发病趋势 分析统计工作,上海市的发 病水平基本代表了中国多数 大型城市的基本情况。胃癌发 病率并未像此前认为的那样有 所降低,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 发病率反而在上升,胃癌的预 防和早期诊断还有大量工作要 做。
胃癌防复发新措施:术后根除Hp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早期 胃癌内镜切除术后,预防性根 除幽门螺杆菌(Hp),可降低胃 癌复发危险。该研究论文发表 于《柳叶刀》杂志[Lancet 2008, 372(9636): 392]。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 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544例 患者,并随机分成Hp根除组与 对照组。经3 年随访发现,Hp 根除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和 24 例患者发生了异时性胃 癌。根除Hp 显著降低了异时 性胃癌危险,在总体意向治疗 人群中,根除组发生异时性胃 癌的比值比(OR)为0.353(P= 0.009);在校正后意向治疗人 群中,根除组发生异时性胃癌 的风险比(HR)为0.339(P= 0.003)。根除Hp 治疗不增加 中重度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早期胃癌,此前也有 研究发现,清除Hp对患者生存 有影响,但结论并不令人信 服。该研究提供的结果将影响 临床实践指南的修改,例如 2009 年《NCCN 胃癌临床诊疗 指南(中国版)》更新时可能会 讨论将清除Hp 列为此类患者 的主要预防治疗手段之一。
指南更新着眼综合治疗
2008 版《NCCN 胃癌临床 诊疗指南(中国版)》进行了诸 多更新。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系 统的治疗决策前,强调多学科 参与患者治疗前评价,其更新 点主要体现在超声内镜和 PET-CT上,对超声内镜判断T 分期以及PET- CT 鉴别胃癌 早期转移方面,中美专家达成 共识。对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 了部分更新和细化规定,对于 放疗部分,更加强调多学科的 协作,对靶区设定、患者体位、 以及放疗中监测、调整等注意 事项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中美专家充分讨论后认为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仅作为3类 推荐方案。在术后辅助治疗方 面,对于未进行术前新辅助化 疗的患者,指南推荐行术后辅 助化疗,但对于D0/D1 切除术 后患者,仍应采用术后放化疗。
对于转移性胃癌,指南推 荐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三药联 合方案(DCF)及其改良方案 (2B 类)、5-氟尿嘧啶(5-FU)+ 表柔比星+顺铂(ECF)及其改 良方案作为1类推荐方案。对 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 物、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以及氟 尿嘧啶类口服单药方案,由于 未经Ⅲ期临床研究验证,仅作 为2B类推荐方案。
有关胃癌的药物治疗以及 综合治疗,尚有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所以不断有新的研究 结果公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更 新,以期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综 合治疗水平。
老数据新分析:口服化疗药获肯定
2008 年欧洲内科肿瘤学 会(ESMO)年会上,胃癌领域 唯一进入会议讨论的论文是一 项荟萃分析报告。分析者针对 广受关注的两项胃癌临床试验 (Real 2 和ML17032)的原始数 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卡培他 滨与5-FU 在胃癌和食管癌中 的疗效。
该分析共纳入1318 例患 者,其中654 例接受卡培他滨 为主联合化疗,664 例接受 5-FU为主联合化疗。
结果显示,卡培他滨组和 5-FU 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 为322天和285天,卡培他滨组 的死亡危险下降了13%。无论 患者年龄、体力状况和病变范 围(局部或进展)如何,卡培他 滨都显示出明显的生存优势 (P=0.02),而且无进展生存也 有改善趋势(182 天对199 天, P=0.0925)。卡培他滨组客观 有效率显著高于5-FU 组 (45.6%对38。4%,P=0.006)。
多变量亚组分析显示,卡 培他滨治疗为独立的预后因 素。与5-FU 相比,卡培他滨 为主联合化疗(无论两药或三 药)在近期客观有效率和生存 期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而且卡 培他滨应用方便,安全性好,治 疗相关费用低。
在胃癌研究领域,对原始 数据的荟萃分析并不多见。该 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 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优势, 因此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口服 化疗药卡培他滨在胃癌治疗的 作用和地位,增加了临床应用 口服药的信心,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我国积极投身胃癌研究行列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进行 多项关于进展期胃癌一线治疗 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如探讨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 CLASSIC 研究、评价曲妥珠单 抗联合化疗的BO18255 研 究。我国国内多家医院参加了 多项重大临床研究。在积极参 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同 时,国内有志于胃癌临床治疗 的专家还积极组织国内的多中 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 价紫杉烷类药物、奥沙利铂或 靶向治疗药物等联合方案治疗 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 及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地位等。
各研究单位也结合中国临 床实践,进行了多项研究者自 行发起的Ⅱ~Ⅳ期临床研究。
如紫杉醇、5-FU与顺铂联合化 疗方案(PFC)治疗晚期胃癌的 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 究,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序贯 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 的临床研究,西妥昔单抗/卡培 他滨、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 以及KRAS、BRAF、p53基因多 态性和基因拷贝数与临床疗效 的相关性开放、非对照、区域内 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这些研 究验证了紫杉烷类以及卡培他 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 全性,并初步提示了分子靶向 治疗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在胃癌 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必将影 响未来胃癌治疗的规范和标 准,也会推动胃癌治疗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但与肺癌、结直 肠癌、乳腺癌等相比,目前国际 上胃癌的相关临床研究投入 少,临床研究的质和量都远远 不够。而中国作为占世界40% 以上的胃癌大国,目前的胃癌 临床研究水平还远不能满足我 国胃癌患者的需求,所以需要 中国的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多关 注多投入,使胃癌的综合治疗 水平更上一层楼,以进一步提 高国人健康水平。
图注一
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预防及早期诊断仍需加强
图注二
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术后根除幽门螺杆菌能预防胃癌复发
我国胃癌发病状况仍不容乐观
据WHO 最新统计,直至 2005 年胃癌仍位列中国癌症 发病和死亡首位。对于我国的 胃癌发病情况,上海市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研究者在2008 年 《外科理论与实践》上发表的一 篇论文具有指示意义。
研究者根据上海人群基础 的胃癌登记资料,对该地区胃 癌发病现况进行流行病学和发 病趋势分析。
结果显示,2002-2004 年 上海市新诊断胃癌16370 例, 总发病粗率为40.82/10 万,发病标率为22.06/10万。胃癌是 男性发病第二位、女性第三位 的恶性肿瘤。62.79%的病例 集中在65岁以上年龄组,80~ 84 岁组发病率最高。从分期 看,Ⅰ、Ⅱ期患者比例较低(分 别为15.24%和22.60%),两者 之和低于Ⅳ期比例(38.50%)。
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展全 国性的胃癌发病率和发病趋势 分析统计工作,上海市的发 病水平基本代表了中国多数 大型城市的基本情况。胃癌发 病率并未像此前认为的那样有 所降低,年轻患者特别是女性 发病率反而在上升,胃癌的预 防和早期诊断还有大量工作要 做。
胃癌防复发新措施:术后根除Hp
日本一项研究表明,早期 胃癌内镜切除术后,预防性根 除幽门螺杆菌(Hp),可降低胃 癌复发危险。该研究论文发表 于《柳叶刀》杂志[Lancet 2008, 372(9636): 392]。
这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 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544例 患者,并随机分成Hp根除组与 对照组。经3 年随访发现,Hp 根除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和 24 例患者发生了异时性胃 癌。根除Hp 显著降低了异时 性胃癌危险,在总体意向治疗 人群中,根除组发生异时性胃 癌的比值比(OR)为0.353(P= 0.009);在校正后意向治疗人 群中,根除组发生异时性胃癌 的风险比(HR)为0.339(P= 0.003)。根除Hp 治疗不增加 中重度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对于早期胃癌,此前也有 研究发现,清除Hp对患者生存 有影响,但结论并不令人信 服。该研究提供的结果将影响 临床实践指南的修改,例如 2009 年《NCCN 胃癌临床诊疗 指南(中国版)》更新时可能会 讨论将清除Hp 列为此类患者 的主要预防治疗手段之一。
指南更新着眼综合治疗
2008 版《NCCN 胃癌临床 诊疗指南(中国版)》进行了诸 多更新。首先在对患者进行系 统的治疗决策前,强调多学科 参与患者治疗前评价,其更新 点主要体现在超声内镜和 PET-CT上,对超声内镜判断T 分期以及PET- CT 鉴别胃癌 早期转移方面,中美专家达成 共识。对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 了部分更新和细化规定,对于 放疗部分,更加强调多学科的 协作,对靶区设定、患者体位、 以及放疗中监测、调整等注意 事项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
中美专家充分讨论后认为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仅作为3类 推荐方案。在术后辅助治疗方 面,对于未进行术前新辅助化 疗的患者,指南推荐行术后辅 助化疗,但对于D0/D1 切除术 后患者,仍应采用术后放化疗。
对于转移性胃癌,指南推 荐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三药联 合方案(DCF)及其改良方案 (2B 类)、5-氟尿嘧啶(5-FU)+ 表柔比星+顺铂(ECF)及其改 良方案作为1类推荐方案。对 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 物、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以及氟 尿嘧啶类口服单药方案,由于 未经Ⅲ期临床研究验证,仅作 为2B类推荐方案。
有关胃癌的药物治疗以及 综合治疗,尚有许多亟待解决 的问题,所以不断有新的研究 结果公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进行更 新,以期进一步提高胃癌的综 合治疗水平。
老数据新分析:口服化疗药获肯定
2008 年欧洲内科肿瘤学 会(ESMO)年会上,胃癌领域 唯一进入会议讨论的论文是一 项荟萃分析报告。分析者针对 广受关注的两项胃癌临床试验 (Real 2 和ML17032)的原始数 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卡培他 滨与5-FU 在胃癌和食管癌中 的疗效。
该分析共纳入1318 例患 者,其中654 例接受卡培他滨 为主联合化疗,664 例接受 5-FU为主联合化疗。
结果显示,卡培他滨组和 5-FU 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 为322天和285天,卡培他滨组 的死亡危险下降了13%。无论 患者年龄、体力状况和病变范 围(局部或进展)如何,卡培他 滨都显示出明显的生存优势 (P=0.02),而且无进展生存也 有改善趋势(182 天对199 天, P=0.0925)。卡培他滨组客观 有效率显著高于5-FU 组 (45.6%对38。4%,P=0.006)。
多变量亚组分析显示,卡 培他滨治疗为独立的预后因 素。与5-FU 相比,卡培他滨 为主联合化疗(无论两药或三 药)在近期客观有效率和生存 期方面都有明显优势,而且卡 培他滨应用方便,安全性好,治 疗相关费用低。
在胃癌研究领域,对原始 数据的荟萃分析并不多见。该 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 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有优势, 因此该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口服 化疗药卡培他滨在胃癌治疗的 作用和地位,增加了临床应用 口服药的信心,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我国积极投身胃癌研究行列
近年来,国际上正在进行 多项关于进展期胃癌一线治疗 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如探讨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的 CLASSIC 研究、评价曲妥珠单 抗联合化疗的BO18255 研 究。我国国内多家医院参加了 多项重大临床研究。在积极参 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同 时,国内有志于胃癌临床治疗 的专家还积极组织国内的多中 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 价紫杉烷类药物、奥沙利铂或 靶向治疗药物等联合方案治疗 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以 及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地位等。
各研究单位也结合中国临 床实践,进行了多项研究者自 行发起的Ⅱ~Ⅳ期临床研究。
如紫杉醇、5-FU与顺铂联合化 疗方案(PFC)治疗晚期胃癌的 疗效及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 究,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序贯 卡培他滨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 的临床研究,西妥昔单抗/卡培 他滨、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胃癌 以及KRAS、BRAF、p53基因多 态性和基因拷贝数与临床疗效 的相关性开放、非对照、区域内 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这些研 究验证了紫杉烷类以及卡培他 滨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和安 全性,并初步提示了分子靶向 治疗药物如西妥昔单抗在胃癌 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必将影 响未来胃癌治疗的规范和标 准,也会推动胃癌治疗水平的 进一步提高。但与肺癌、结直 肠癌、乳腺癌等相比,目前国际 上胃癌的相关临床研究投入 少,临床研究的质和量都远远 不够。而中国作为占世界40% 以上的胃癌大国,目前的胃癌 临床研究水平还远不能满足我 国胃癌患者的需求,所以需要 中国的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多关 注多投入,使胃癌的综合治疗 水平更上一层楼,以进一步提 高国人健康水平。
图注一
我国胃癌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预防及早期诊断仍需加强
图注二
研究表明,早期胃癌术后根除幽门螺杆菌能预防胃癌复发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