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细胞癌的最新临床治疗现状
- 阴道透明细胞癌治疗现状
- 音哑"上火&a...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一
- 保护环境 防治污染 攻克肺癌
- 走出癌症治疗误区----对症处...
- 关注社会新团体---癌症生存者...
- 不得不说的大肠癌!
- 关爱“剩女” 关注乳癌 改变生...
- 光动力治疗喉癌及保留其功能临床...
- 音哑"上火"?...
- 治疗肿瘤从体育锻炼开始吧!
- 值得关注的肿瘤转化性临床研究
- 揭秘慢性胰腺炎的“炎症-癌症链...
- 防癌抗癌,从“我”做起,从“口...
- “音乐乐吧”??减轻肿瘤患者焦...
- 对肥胖癌症患者给足药量好!
- 肿瘤临床营养治疗的六个热点话题
- 别了,乔布斯!警惕,胰腺癌!
- 说说乳腺肿瘤的“私房话”
- 2011NCCN非霍奇金淋巴瘤...
- 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新综合治疗策略
- 2011NCCN肾癌指南解读
- “化疗”那些事儿
- 基于生物分子特征的局晚非小细胞...
- 2011年第2版《NCCN乳腺...
- 颇费纠结的“癌症普查”!
- 微创介入技术成为肿瘤治疗新趋势...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三
-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之二
-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OR淋巴结...
- 恶性黑色素瘤临床治疗最新进展
-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
- 青年胃癌不容忽视!
- 胃癌诊疗最新进展
- 需要给力关注的儿童恶性肿瘤!
- 警惕!发现儿童肿瘤的早期信号!...
- 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 从《非诚勿扰2》再谈皮肤“黑痣...
- 关注肾癌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
- TACE联合微创消融治疗肝癌疗...
- 复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
-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最新进展(ES...
- 您了解世界上最风靡的10大预防...
- 影像导引经皮冷冻消融(氩氦刀)...
- 影像引导的放射治疗IGRT治疗...
- 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奇葩---影像...
- 影像引导经皮化学消融治疗肝肿瘤...
- 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的奇葩5--化...
- 您知道怎么进行肿瘤体检吗??最...
- 肿瘤微创治疗奇葩4---氩氦刀...
- 值得期待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潜...
- 高度关注结直肠癌分子流行病学的...
- 警惕!职业癌!
- 绝对不能忽视的“感染”??乙型...
- 肿瘤病人绝对不能忽视的“话疗”...
- 肿瘤微创综合治疗的奇葩3--射...
- 影像引导氩氦刀冷冻消融结合放射...
- 复发性直肠癌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治...
- 肿瘤微创治疗的一朵奇葩2---...
- 最新ESMO胃癌临床指南解析(...
- 复发或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
- 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综合治疗现状
- 胰腺癌临床诊疗现状
- 原发性肝癌临床诊疗最新进展
- 非小细胞肺癌内科个体化治疗最新...
- 从《非诚勿扰2》谈皮肤“黑痣”...
- 新近研究显示早期姑息治疗联合标...
- 如何满足围化疗期肿瘤病人的营养...
- 如何改善肿瘤病人的营养状况?
-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最新进展浅议
- 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奇葩1----...
- 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浅议
- 肝脏少见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
- 现代立体定向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前...
- 临床Ⅰ期肾脏肿瘤诊疗指南解读
- 小细胞癌的最新临床治疗现状
- 套细胞淋巴瘤最新进展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治疗最新...
- PET/CT在淋巴瘤临床诊治新...
- 软织组肿瘤的综合治疗更新
- 肿瘤的临床营养支持治疗
- 转移性乳腺癌(MBC)的治疗新...
- 男性癌症患者生育功能值得关注!
- 胃癌临床实践最新更新
- 转移性乳腺癌的化疗原则及最新进...
- 胃癌的规范化治疗
- 警惕:结直肠癌“淋巴结隐匿性转...
- 乳腺癌免疫组化分类临床应用最新...
- 肿瘤化疗静脉炎防治
- 怀孕会让乳腺癌患者病情恶化吗?
- 得了乳腺癌莫忘内分泌治疗!
- “肿瘤”真的具有“遗传性”吗?
- 结直肠癌研究2009最新进展
- 最新研究:吸烟增加结直肠癌发病...
- 肿瘤患者过春节注意事项
- 确诊肿瘤的可靠检查手段
- 肿瘤病人食疗三原则
- 肿瘤患者营养误区浅析
- 非霍奇金淋巴瘤研究进展最新评价...
- 饮食防癌14项(世界癌症研究基...
- 肺癌普查肿瘤标志物那些最重要?
-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临床最...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评价:一线...
-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能食刺激性食...
- 警惕:有癌变潜能的大肠息肉!
- 胃癌内科治疗评价浅议
- 结直肠癌研究最新进展综述
-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
- 复发性卵巢癌国内临床最新研究
- 卵巢癌治疗最新进展
- 宫颈癌循证治疗最新进展
- 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乳腺癌...
- 警惕!结直肠赘生物非息肉样者更...
- 癌前病变,值得关注
- 癌症患者补充维生素,合理吗?
- 影像引导微创诊疗术:疑似肺癌者...
- 上腔静脉综合症诊疗思路必备
- 恶性胸腔积液的诊疗思路必备
- KRAS基因状态对肿瘤临床的指...
- 癌症真的会传染吗?
- 癌会迅速扩散转移,为什么?
- 关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应用于乳腺癌...
- 结直肠癌的治疗理念,随分子靶向...
- 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放疗或化疗已成...
- 分子靶向治疗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
- 保持心理健康对肿瘤防治很重要!
- 肿瘤患者应当关注营养支持治疗
- 癌的发生是这样的
- 癌症的三级预防浅释
- 儿童肿瘤蒽环类诱导的心脏毒性诊...
- 吸烟增加非小细胞肺癌(NSCL...
- 职业因素和环境污染与肿瘤的相关...
- 食管癌放化疗最新进展
- 你是肺癌易患人群吗?
- 肺癌=遗传or传染?
- 肺癌诊疗相关知识必备
- 结直肠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研究最新...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模式...
- 前列腺癌治疗ASTRO最新进展
-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
- 良性胃病与胃癌
- 肺不张时要警惕肺癌的存在
- 肿瘤疗效和预后重要评估手段-P...
- 放射线是一把双刃剑
- 放射肿瘤治疗的远期损伤值得重视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卵...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淋...
- 2008欧洲肿瘤内科年会对话乳...
-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对...
- 吸烟与胰腺癌的相关性
- 浅议脑胶质瘤综合治疗最新进展
- 食管癌术后饮食调摄
- 肿瘤(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自我调...
- 肿瘤(癌症)生存率:国际VS中...
- 抗癌成功的核心防线
- 浅谈肿瘤的生物治疗
- 预防肝癌要从生活起居做起
- 晚期癌症患者胃肠并发症的诊治经...
- 晚期癌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晚期癌症患者的终末期处理
- 有关结直肠癌筛查的专家共识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探讨
- 吸烟与胃癌的相关性
- 吸烟与乳癌的相关性
- 晚期或转移性NSCLC一线治疗...
- 阑尾小细胞癌
- 肝癌综合治疗临床经验
- 局限性前列腺癌治疗探讨
- 现代调强放疗技术进展
- 喉癌的放射治疗关于最大限度地保...
- 美国癌症学会更新《结直肠癌早期...
- 欧洲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及...
- 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探索
- 肥胖将可能成为致癌首因
- 甲状腺癌治疗需谨慎!
- 前列腺癌
- 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 肝癌临床影像研究新进展(节选)
- 吸烟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
- 不明原因腰腿痛要警惕骨转移
- 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
- 支持治疗在肿瘤整体治疗中的作用
- 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肿瘤发病有重要...
- 癌症的发生与不良心理因素相关
- “提倡全民戒烟,让儿童远离癌症...
-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 预防肿瘤 从儿童开始
- 吸烟是肺癌的罪魁祸首,预防肺癌...
- 恶性肿瘤同期放化疗的基本原理及...
- 绝对不能忽视的淋巴瘤治疗远期毒性
- 作者:张强|发布时间:2010-12-11|浏览量:715次
众所周知,恶性淋巴瘤的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30年来,经过成功治疗而得以长期生存的淋巴瘤患者逐渐增多。对于这些患者,虽然淋巴瘤得到了治愈,但是与淋巴瘤治疗相关的迟发毒性反应却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发生次生疾病。在迟发毒性中,第二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肌肉骨骼损伤、内分泌异常(包括不孕不育及甲状腺疾病)、心脏及肺的损伤。本文就初治的淋巴瘤患者及复发后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迟发毒性反应或并发症进行讨论。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强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相关迟发毒性反应
第二肿瘤
大量的文献证实,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应用标准ABVD(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碱和达卡巴嗪)方案化疗与含有烷化剂的老方案MOPP(氮芥、长春新碱、甲基苄肼和泼尼松)相比,发生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风险明显较低。来自意大利的研究显示,在1659例HL患者中,接受放疗(RT)、MOPP方案化疗、MOPP方案联合放疗的患者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分别为0.3%、2.8%及5.48%,而仅接受ABVD治疗的患者,随访12年却未有白血病的发生。
HL患者接受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后,每年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为1%。在欧美肿瘤登记处所记载的18862例HL 5年生存者中,通过筛查,发现30年内女性发生第二肿瘤的累积风险为18%,男性为26%,而发生乳腺癌及结直肠肿瘤的风险则提前了10~15年。在生存者中,最常见的第二肿瘤有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甲状腺癌、软组织及骨肉瘤,还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放疗后发生乳腺癌的风险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若联合应用含有烷化剂的MOPP方案,则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这可能与药物作用于卵巢减少了雌激素的分泌有关。但是若行胸壁或斗篷野放疗,剂量超过40 Gy且放射野较大,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仍会增加。此外,应用含有烷化剂的方案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HL患者RT治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后导致迟发疾病及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临床发现,颈部放疗会增加颈动脉狭窄的风险,斗篷野放疗会使中风的风险增加5~6倍。行胸部RT或放化疗联合治疗后,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3~5倍。来自荷兰的报道,1474例5年生存的HL患者,中位随访18.7年,发生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瓣膜功能紊乱、心绞痛、心梗及充血性心衰的比例增加。纵隔放疗,蒽环类化疗药物亦可增加充血性心衰及瓣膜病的发生风险。
生育能力影响
几乎所有的男性在接受含烷化剂方案(如MOPP方案、BEACOPP方案)化疗后,都会发生无精子症,仅有极少数患者的精子能够恢复活力。接受ABVD方案治疗的患者,有1/3会发生短期的无精子症,最后均能完全恢复。对于将要接受含烷化剂方案治疗又希望生育的男性患者,治疗前可行精子低温保存,但是德国霍奇金淋巴瘤研究组发现,77%的分化程度差的HL患者治疗前已经存在精子的异常。
荷兰研究发现,女性HL患者接受MOPP或改良方案治疗后,40岁前绝经的累积风险为48%。中位随访3.2年,接受8周期的高剂量BEACOPP方案化疗后,51.4%的患者出现了闭经。相比之下,接受ABVD方案治疗的女性患者,其生育能力得到了较好的保护。ABVD治疗结束3年以上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怀孕率没有任何差异。接受含有烷化剂方案治疗的患者,可通过体外受精低温保存胚胎的方法进行怀孕。
长期生存患者总体健康状态
目前,关于长期生存的HL患者健康状态的数据资料不多。CCSS(儿童期癌症生存研究)对比调查了10397例儿童肿瘤幸存者与其同胞长期发病状态及频率的差异。评价标准严格按照CTCAE(不良事件的公共术语标准)(第三版),疾病状态分为轻度(1级)、中度(2级)、重度(3级)、危及生命及残废(4级)和致命(5级)。在1876例童年时期患HL的幸存者中,发生3/4度慢性疾病的相对风险为10.2(8.3~10.5)。20年至25年内患3~5度慢性疾病的累积风险为40%。荷兰的一项关于1362例儿童肿瘤幸存者(中位随访期17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也得到类似结果。在所有的肿瘤患者中,接受放疗的患者有55%会发生3/4度不良事件,而接受化疗的患者该发生率仅为15%。
为了更进一步明确幸存者的健康生存状态,瑞士研究组对1975年~2000年于该中心治疗的成年HL患者进行了以调查随访为基础的队列研究。这项研究包括了5项关于放化疗联合的试验和一项单独化疗试验组。在接受随访的746例患者中,519例生存,233例调查数据可信。在死亡的患者中,107例死于HL,另外100例死于其他原因。94%的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迟发毒性反应,48%的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3/4度的迟发不良事件,21%的患者至少发生过两次3/4度的不良事件。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迟发疾病是第二肿瘤,其次是心血管疾病。
将上述资料中,HL患者的死亡率绘制成曲线后,有两个线性阶段:⑴早期的陡峭曲线代表死亡原因来自HL本身;⑵第二阶段始于疾病诊断后的6年,死亡主要是由HL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22年后,第二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数超过了HL本身。由此看来,HL患者的迟发毒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非霍奇金淋巴瘤
治疗后相关迟发毒性反应
当前,人们关于NHL治疗后的迟发毒性反应的研究远远少于HL治疗的相关研究。在欧美登记处,一项关于6171例生存期超过2年的NHL患者的研究显示,NHL患者治疗后第二肿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其中以霍奇金淋巴瘤、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乳腺癌和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但对于侵袭性NHL患者,给予ACVBP方案(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和泼尼松)化疗后,通过中位时间74个月的随访,发现这些患者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较普通人群无明显增加。但在男性,肺癌和MDS/AML(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病率均有所增加。还有研究发现,年轻NHL患者治疗后更容易发生第二肿瘤,20岁前NHL患者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的风险较70岁后NHL的患者大大增加。与HL生存者相比,NHL生存者发生实体瘤的风险要小,这可能与NHL患者没有普遍接受放疗有关。然而MDS/AML发生率增加可能与NHL患者广泛应用含有烷化剂的方案有关。
对于NHL患者,蒽环类药物的应用和心肌病的发生明显相关。一项资料显示在1991~2002年间,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在年龄?65岁的9438例患者中,有42%的患者应用了多柔比星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不管患者应用何种剂量的多柔比星均可使心衰(CHF)的发生风险增加29%。而且CHF发生风险的增加与多柔比星应用的剂量、先前有无心脏疾病、糖尿病,特别是高血压相关。在应用中等剂量多柔比星的141例患者中,虽然仅有一例发生了CHF,但是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有39例出现了亚临床心肌病。在EORTC(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发起的关于侵袭性NHL患者接受多柔比星治疗的4项试验显示,5年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累积风险为12%,10年为22%。儿童患者应用多柔比星后,特别是应用剂量超过200 mg/m2的Burkitt淋巴瘤和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患者,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的风险约占NHL年轻患者的14%。
自体造血干细胞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淋巴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骨髓移植生存研究中心(BMT-SS),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2年以上者,有854例随访中出现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7.6年)。在死亡的原因中,原发病的复发占56%,第二肿瘤占25%,心脏毒性占6%,肺脏并发症占5%,其他的一些原因占13.5%。在导致死亡的第二肿瘤中,MDS/AML占了65%。
结语
随着淋巴瘤患者治愈的增多和生存期的延长,有关治疗的后期并发症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这些后期并发症中,第二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发病及死亡原因,并且与放疗密切相关。心肌病的发生与蒽环类药物应用相关,不孕不育及MDS/AML的发生与烷化剂及依托泊苷的应用有关。在接受化疗的老年患者中,骨质丢失比较常见。恶性淋巴瘤治疗指南和规范指出,监测迟发毒性反应的发生并尽早给予合适的处理非常必要。故在治疗上选用毒性比较小的化疗药物或调整当前的治疗方案,特别是精确放疗的应用,或预防应用药物可能会降低淋巴瘤幸存者迟发发病及死亡率。在目前,关于淋巴瘤幸存者的生存状态的数据资料较少,应进一步研究幸存者的总体健康状态及生活质量。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