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药水时可通过清洁双手、正确体位、控制用量、按压泪囊、避免污染等步骤提高操作安全性。正确操作有助于药物吸收并减少感染风险。
1、清洁双手操作前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双手,重点清洁指缝和甲缘,避免细菌随操作进入眼部。擦干时使用一次性纸巾,防止毛巾纤维残留。若条件有限,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消毒,待挥发完全后再进行操作。
2、正确体位头部后仰或平躺,用非惯用手食指轻拉下眼睑形成囊袋。眼球向上注视可减少眨眼反射,药瓶尖端距眼睑1-2厘米,避免直接接触睫毛或结膜。儿童操作时需家长固定头部,采用仰卧位更易实施。
3、控制用量每眼滴入1滴即可,过量会导致药液外溢浪费。不同眼药水需间隔5分钟使用,防止药物相互作用。混悬型眼药水使用前需摇匀,滴注后闭眼轻轻转动眼球帮助分布。
4、按压泪囊滴药后立即用食指按压内眼角泪囊区2分钟,尤其适用于含激素或抗生素的眼药。该操作可阻断鼻泪管通路,减少药物经黏膜吸收引发的全身副作用,同时延长局部药效持续时间。
5、避免污染药瓶瓶口不可接触任何表面,使用后立即盖紧。多人共用眼药水易交叉感染,开封后超过4周应丢弃。佩戴隐形眼镜者需确认药物是否兼容,部分眼药水使用前需摘除镜片。
滴眼药水后出现持续刺痛、视力模糊或红肿需停用并就医。日常储存应避光防潮,部分药物需冷藏保存。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眼药水可能损伤角膜,人工泪液建议选择单支包装型。操作困难者可借助眼药水辅助器,定期复查眼压和角膜状况。特殊人群如孕妇、青光眼患者用药前需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