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及后背疼痛可能与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胸椎病变、内脏疾病反射痛等因素有关。疼痛程度和性质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因。
1、肌肉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或重复性动作会导致斜方肌、菱形肌等背部肌肉过度紧张。伏案工作、低头玩手机等行为易引发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表现为局部压痛点和牵涉痛。热敷、按摩和姿势调整可缓解症状,急性期需避免提重物。
2、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引起肩胛区放射性疼痛,常伴有上肢麻木感。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增生压迫颈神经根时,疼痛可沿神经走向放射至肩背部。颈椎MRI检查能明确诊断,牵引治疗和颈部肌肉锻炼有助于改善症状。
3、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可能引发肩胛骨周围牵涉痛,典型表现为夜间痛和活动受限。冻结肩患者常出现盂肱关节黏连,导致上肢外展、后伸功能受限。关节腔注射和爬墙训练可改善关节活动度,严重者需行关节囊松解术。
4、胸椎病变胸椎小关节紊乱或强直性脊柱炎可能造成后背正中区域疼痛。胸椎退行性改变可能导致神经卡压,产生束带样疼痛感。脊椎叩击痛和活动受限是典型体征,影像学检查能鉴别诊断,物理治疗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效果较好。
5、内脏反射痛胆囊炎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胛区,心肌缺血可能表现为左后背闷痛。这类疼痛常与体位无关且伴有原发病症状,如胆囊炎伴右上腹痛,心绞痛伴胸闷气短。需通过心电图、超声等检查排查内脏疾病,及时处理原发病灶。
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睡眠时选择中等硬度床垫,枕头高度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为宜。可尝试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背部肌肉力量。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尽早就医完善检查。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提重物时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