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时皮肤发痒可能由局部温度刺激、过敏反应、经络敏感或皮肤干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艾灸距离、更换艾条材质、局部保湿或暂停治疗等方式缓解。
1. 温度刺激:艾灸产生的温热刺激可能激活皮肤神经末梢,表现为暂时性刺痒感。建议适当抬高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保持温热舒适感即可。
2. 过敏反应:部分人群对艾烟或艾绒中的挥发成分过敏,可能伴随红疹或瘙痒。需立即停止艾灸,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3. 经络敏感:中医理论认为艾灸时出现痒感可能是经络得气的表现,常见于气血不畅者。此类情况建议缩短单次艾灸时间至10分钟以内。
4. 皮肤干燥:艾灸的热效应可能加剧皮肤水分流失,导致干痒脱屑。可在艾灸前后涂抹无刺激的保湿霜,避免抓挠刺激皮肤。
艾灸后建议饮用温水补充体液,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若瘙痒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皮肤破损,应及时就医排查接触性皮炎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