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法复位、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眩晕通常由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焦虑症等原因引起。
一、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适用于慢性眩晕或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通过眼球运动、头部运动、平衡训练等动作促进中枢代偿。训练需由专业康复师制定个性化方案,常见方法包括视觉稳定性练习、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等。坚持训练可改善头晕症状,提高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
二、药物治疗急性眩晕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地芬尼多、异丙嗪缓解症状。梅尼埃病患者可服用利尿剂氢氯噻嗪或倍他司汀改善内耳微循环。前庭神经炎需短期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眩晕需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三、手法复位耳石症导致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Epley复位法或Semont复位法治疗。医生通过特定头部位置变换使脱落的耳石微粒回归椭圆囊。多数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显著改善症状,少数需重复进行。操作需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师执行,复位后需保持头部直立48小时。
四、手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可考虑内淋巴囊减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听神经瘤引起的眩晕需行肿瘤切除术。手术适应证需严格评估,术后可能伴随听力下降等并发症。血管压迫导致的眩晕可采用微血管减压术,需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操作。
五、心理干预慢性眩晕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需配合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放松训练、暴露疗法等缓解对头晕的恐惧心理。心理治疗可减少眩晕发作频率,改善因过度关注症状导致的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联合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但需警惕药物本身可能引发的头晕副作用。
眩晕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摄入。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防止跌倒受伤。饮食宜清淡,控制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内耳水肿。建议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但避免快速转头或体位剧烈变化。长期未缓解或伴随听力下降、肢体无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