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动脉瘤可能与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血管损伤等因素有关。
细菌感染是感染性动脉瘤的常见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体可通过血液传播侵入血管壁,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血管结构破坏。真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曲霉菌和念珠菌等真菌可侵袭血管内膜,引发动脉壁薄弱和扩张。血管损伤包括外伤性血管破裂或医源性操作如导管置入,可能造成血管内膜完整性受损,为病原体定植创造条件。感染性动脉瘤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发热、搏动性肿块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动脉破裂出血。
建议患者避免外伤并控制基础感染,出现疑似症状时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