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是两种不同的胃部疾病,前者属于炎症性病变,后者则是恶性肿瘤。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上。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不良饮食习惯引起,而胃癌则与遗传、环境因素、慢性胃炎长期不愈等多种因素相关。
1、病因区别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酗酒、吸烟以及高盐、高脂饮食。这些因素导致胃黏膜长期受到刺激,引发炎症。胃癌的病因更为复杂,除了上述因素外,还包括遗传易感性(如家族中有胃癌病史)、长期慢性胃炎未得到有效治疗、胃息肉、胃溃疡等病变的恶化。
2、症状区别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通常较轻,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饱胀感、反酸、嗳气等,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胃癌的症状则更为严重,早期可能无明显表现,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持续性上腹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黑便、呕血等症状。晚期胃癌还可能伴随贫血、乏力、腹部肿块等。
3、诊断区别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通过观察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和病理活检确认。胃癌的诊断则需要更全面的检查,包括胃镜、病理活检、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及是否转移。
4、治疗区别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以消除病因和缓解症状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接受抗生素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药物引起的胃炎需停用相关药物;同时建议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胃癌的治疗则更为复杂,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手术切除治疗;中晚期胃癌可能需要结合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胃癌虽然都与胃部健康相关,但两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式存在显著差异。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可逆的炎症性疾病,通过及时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而胃癌则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建议有胃部不适症状的人群及时就医,通过胃镜检查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