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病变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两大类,临床分期主要依据视网膜病变程度分为六期,分级则根据黄斑水肿情况分为无水肿、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级。
1、非增殖期: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和硬性渗出。此阶段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增加,但尚未出现新生血管。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发现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这是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
2、增殖前期:
增殖前期表现为棉絮斑、静脉串珠样改变和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此时视网膜缺血加重,开始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定期眼底检查尤为重要,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激光治疗可预防病情向增殖期发展。
3、增殖期:
增殖期特征为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伴随玻璃体出血。新生血管脆弱易破裂,导致视力突然下降。此阶段需立即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必要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也是重要治疗手段。
4、黄斑水肿分级:
黄斑水肿分为无水肿、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级。轻度水肿表现为视网膜增厚但未累及中心凹;中度水肿累及中心凹周边;重度水肿则直接影响中心凹视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诊断金标准。局部激光和眼内注射治疗可有效控制水肿。
5、晚期并发症:
晚期可能出现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情况需紧急手术治疗,但预后往往较差。强调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眼科检查。
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饮食上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深色蔬菜摄入。定期监测视力变化,出现视物模糊、飞蚊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良好的代谢控制和规律随访是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进展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