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主要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和接触性荨麻疹五种类型。
1、急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通常突然发作,持续时间不超过6周。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伴有剧烈瘙痒,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或感染等因素诱发。常见诱因包括海鲜、坚果、青霉素等。症状多在数小时内消退,但可能反复发作。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必要时使用抗组胺药物缓解症状。
2、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指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病因复杂且难以明确。患者可能长期遭受瘙痒困扰,影响生活质量。部分病例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治疗以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为主,严重时需结合免疫调节治疗。患者需记录发作情况以帮助医生判断诱因。
3、物理性荨麻疹物理性荨麻疹由物理刺激诱发,包括皮肤划痕症、寒冷性荨麻疹和日光性荨麻疹等亚型。机械摩擦、低温或紫外线照射会导致局部组胺释放,形成条索状或地图状风团。这类患者应避免相应物理刺激,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需注意保暖,日光性荨麻疹患者需做好防晒措施。
4、胆碱能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与体温升高有关,多在运动、情绪激动或热水浴后出现。特征为直径1-3毫米的小风团,周围有红晕,好发于躯干和上肢。发病机制与乙酰胆碱分泌增加相关。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发作时可使用抗组胺药物控制症状。
5、接触性荨麻疹接触性荨麻疹由皮肤直接接触致敏物质引起,如乳胶、化妆品或植物等。接触部位迅速出现水肿性红斑,可能伴有灼热感。严重时可进展为全身过敏反应。明确诊断需进行斑贴试验,治疗关键在于避免接触致敏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缓解炎症反应。
荨麻疹患者日常应注意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饮食宜清淡,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沐浴后及时涂抹保湿剂。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症状变化,就诊时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不同类型荨麻疹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