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因素。
1、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是指胰腺中的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这种情况常见于1型糖尿病,由于自身免疫反应破坏了β细胞,使得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患者需要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不足也可能在2型糖尿病晚期出现,此时胰腺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β细胞衰竭。
2、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达到正常的降糖效果。这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常见于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胰岛素抵抗会导致血糖升高,进而刺激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长期如此可能造成β细胞功能衰竭。改善生活方式如减重、增加运动可以帮助减轻胰岛素抵抗。
3、遗传因素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特别是2型糖尿病。某些基因变异会增加患病风险,如TCF7L2基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但遗传因素通常需要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发病。1型糖尿病也与某些HLA基因型相关,这些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对自身胰岛细胞的攻击。
4、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包括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这些因素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其他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可能触发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反应。年龄增长也是危险因素,胰腺功能会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妊娠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妊娠糖尿病,多数在分娩后恢复正常。
5、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是由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腺β细胞引起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这种自身免疫破坏通常是不可逆的,患者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某些病毒感染可能诱发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同时注意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饮食应以低升糖指数食物为主,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也很重要。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