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可通过限制液体摄入、调整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肾损伤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梗阻、药物毒性等原因引起。
1、限制液体摄入每日液体入量需根据尿量调整,避免容量负荷过重加重水肿,心功能不全者需严格计算出入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尿量。
2、调整电解质平衡高钾血症需限制含钾食物摄入并使用聚磺苯乙烯钠,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同时监测血钙磷水平。
3、药物治疗肾前性因素可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肾性损伤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感染因素需选用头孢曲松等肾毒性低的抗生素。
4、肾脏替代治疗严重尿毒症或药物难以纠正的高钾血症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梗阻性因素需放置输尿管支架或经皮肾造瘘。
治疗期间需监测肌酐及尿量变化,恢复期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保持优质蛋白饮食并控制血压在130/80mmHg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