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是胃的远端部分,位于胃体与幽门之间,主要参与食物研磨和排空。胃窦的解剖位置主要有贲门侧连接胃体、幽门侧通向十二指肠、前壁贴腹壁、后壁邻胰腺、小弯侧与大弯侧构成胃轮廓等结构特征。
1、贲门侧连接胃体胃窦上端与胃体部相连,交界处称为胃角切迹。该区域黏膜皱襞逐渐变细,胃壁肌层增厚形成环状肌束,是胃蠕动波传导的关键部位。胃窦近端黏膜腺体以黏液细胞为主,分泌碱性黏液中和胃酸,保护黏膜免受机械损伤。
2、幽门侧通向十二指肠胃窦远端通过幽门括约肌与十二指肠球部相连,幽门管长约2厘米。此处环形肌特别发达形成解剖性括约肌,通过周期性开放控制食糜排空速度。胃窦收缩时产生3次/分钟的蠕动波,推动食物通过幽门进入小肠。
3、前壁贴腹壁胃窦前壁紧贴腹前壁与肝左叶下方,体表投影位于剑突与脐连线中点右侧。该位置使得胃窦炎症或溃疡时可出现上腹部局限性压痛,胃镜检查时前壁病变更易被发现。前壁肌层纵行纤维较多,参与形成强力蠕动收缩。
4、后壁邻胰腺胃窦后壁与胰腺头部紧密相邻,中间仅隔网膜囊。这种解剖关系使得胃窦后壁溃疡易穿透至胰腺,导致持续性背痛。胰腺癌也常直接浸润胃窦后壁,引起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5、小弯侧与大弯侧胃窦小弯侧连接肝胃韧带,大弯侧附着大网膜。小弯侧黏膜血供来自胃左动脉,易发生缺血性病变;大弯侧血供来自胃网膜右动脉,血管分布更丰富。胃窦癌好发于小弯侧,可能与黏膜防御机制较弱有关。
胃窦作为胃的功能性出口,日常需注意细嚼慢咽减轻其研磨负担,避免过度进食辛辣刺激食物诱发炎症。规律进食可维持正常蠕动节律,餐后适度活动有助于胃排空。出现上腹疼痛、早饱感或反复呕吐时,应及时进行胃镜或钡餐检查评估胃窦状态。慢性胃炎患者应限制浓茶咖啡摄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根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