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十几天伤口疼痛可能由伤口愈合异常、局部感染、缝线反应、活动过度或神经敏感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伤口护理、抗感染治疗、物理缓解等方式改善。
1、伤口愈合异常:
剖腹产切口正常愈合期为7-10天,若术后两周仍持续疼痛,可能与皮下组织愈合延迟有关。此时需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保持切口干燥清洁,避免压迫伤口。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促进组织修复的敷料。
2、局部感染:
细菌感染会导致伤口持续跳痛伴发热,常见于消毒不彻底或产后护理不当。典型表现为切口发红、肿胀、脓性分泌物。需进行分泌物培养,根据结果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同时加强伤口换药。
3、缝线反应:
部分人群对可吸收缝线产生排异反应,表现为伤口周围硬结伴刺痛。这种情况需由医生评估是否需拆除缝线,可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药膏缓解炎症反应,必要时行超声检查排除线结脓肿。
4、活动过度:
过早弯腰、抱孩子等动作会使腹肌牵拉切口,导致缝合处张力增加。建议使用收腹带减轻腹部压力,避免提重物超过3公斤,上下床时采用侧身动作减少伤口牵拉。
5、神经敏感:
手术可能损伤皮下神经末梢,表现为伤口周围针刺样疼痛或麻木感。可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维生素B族营养神经,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
术后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每日补充2000毫升水分。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帮助恢复腹肌功能,从每天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时长。穿着纯棉宽松衣物减少摩擦,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轻腹部压力。如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疼痛加剧,应立即返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