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脊柱骨折伤员时需保持脊柱轴线稳定,避免二次损伤。主要注意事项有固定颈部、使用硬质担架、多人协同平移、避免弯曲扭转、持续观察生命体征。
1、固定颈部:
立即用颈托或毛巾卷固定伤员颈部,保持头颈胸自然中立位。脊柱骨折常伴随脊髓损伤风险,任何颈部屈伸或旋转都可能加重神经损伤。现场无专业器械时可用折叠衣物临时固定,但需确保固定物厚度均匀且不影响呼吸。
2、硬质担架搬运:
必须选用铲式担架、脊柱板等硬质转运工具,禁止使用软担架或徒手搬运。硬质支撑能有效分散脊柱压力,木板、门板等应急替代品需确保长度超过伤员身高,搬运前用绑带将伤员躯干与担架固定五点额部、胸部、骨盆、大腿中部、踝部。
3、多人协同平移:
至少需要3-4人配合完成搬运,由一人指挥统一动作。平移伤员时保持头颈-躯干-下肢成直线,采用滚动或整体抬升方式。负责头部者需持续维持轴向牵引,其他人员分别托住肩腰臀腿同步移动,避免身体任何部位悬空或扭曲。
4、避免弯曲扭转:
整个转运过程严禁脊柱前屈、后伸或侧弯,尤其注意骨盆区域稳定。车辆转运时应将担架与车厢固定,伤员身体与行驶方向垂直。胸腰椎骨折者需在腰下垫软枕保持生理曲度,颈椎损伤者头两侧用沙袋固定防晃动。
5、观察生命体征:
持续监测伤员意识、呼吸、脉搏及肢体感觉,记录神经功能变化。如出现呼吸窘迫需考虑高位颈椎损伤可能,立即调整头位并准备人工通气。转运途中每10分钟检查一次固定装置是否移位,注意肢体末梢血液循环。
伤员转运后仍需保持平卧位,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促进骨骼修复。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轴向翻身训练,逐步开展腰背肌等长收缩锻炼。注意观察排尿功能,脊柱骨折可能影响膀胱神经支配,出现尿潴留需及时导尿。三个月内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