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伤员并非只能喝白开水,适量补充电解质和营养更有利于恢复。烧伤后体液流失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通过口服补液盐、淡盐水或含糖饮品补充钠、钾等成分,同时可饮用牛奶、豆浆等蛋白质饮品。
1、电解质补充:
烧伤后大量组织液渗出会造成钠、钾等电解质丢失,单纯饮用白开水可能稀释血液电解质浓度。建议选择专业口服补液盐,或自制淡盐水500毫升水加1.75克食盐,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
2、能量供给:
烧伤后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额外补充热量。可饮用5%-10%的糖盐水每100毫升水加5-10克白糖,或选择含麦芽糊精的营养制剂,避免血糖过低影响伤口愈合。
3、蛋白质摄入:
深度烧伤每日蛋白质丢失量可达30-50克。适宜饮用脱脂牛奶、豆浆等流质蛋白,每次200毫升左右,每日3-4次,有助于维持正氮平衡和创面修复。
4、维生素支持:
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参与胶原合成和能量代谢。可适量饮用鲜榨橙汁稀释后、复合维生素泡腾片溶液,但需避免酸性饮品刺激口腔黏膜。
5、禁忌饮品:
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品可能加重脱水,酒精会扩张血管增加渗出,碳酸饮料易引发腹胀,均不适合烧伤早期饮用。胃肠功能恢复后可逐步过渡到半流质饮食。
烧伤后24小时内应以少量多次方式补充液体,成人每日总液量按2-4毫升/公斤体重/1%烧伤面积计算。除特殊部位烧伤需禁食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肠内营养支持,从清流质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同时注意监测尿量和电解质水平。恢复期可增加鱼肉、蛋羹等易消化蛋白质,配合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影响创面愈合。
烧伤的临床分期包括急性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
1、急性渗出期:
烧伤后48小时内为急性渗出期,主要表现为局部组织水肿和大量体液丢失。此阶段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至组织间隙,导致血容量减少。严重烧伤可能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需及时补液治疗。
2、急性感染期:
烧伤后3-7天进入急性感染期,创面屏障功能破坏使细菌易侵入。此期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表现为创面分泌物增多、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需加强创面护理并使用抗生素。
3、创面修复期:
烧伤后1-2周开始创面修复期,包括上皮再生和肉芽组织形成。浅二度烧伤可自行上皮化愈合,深二度及三度烧伤需手术植皮。此期需保持创面湿润环境,促进细胞迁移和血管新生。
4、康复期:
创面愈合后进入康复期,可能持续数月到数年。此期重点防治瘢痕增生和关节挛缩,需进行压力治疗、功能锻炼等康复措施。心理疏导和社交功能重建也是重要内容。
烧伤患者康复期需注意均衡营养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补充。保持适度运动可改善关节活动度,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创面损伤。定期随访评估瘢痕情况,必要时进行整形手术。心理支持对改善生活质量尤为重要,建议家属共同参与康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