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例假与流产可通过观察出血特点、伴随症状及时间规律。主要判断依据有出血量差异、腹痛性质、妊娠反应变化、血块或组织排出情况、月经周期异常。
1、出血量差异:
正常月经出血量约为20-60毫升,持续3-7天,呈现规律性增减。流产出血常突然增多,超过日常月经峰值,可能持续10天以上,部分患者会浸透卫生巾每小时1-2片。完全流产时出血量可能接近月经,但夹杂膜状组织。
2、腹痛性质:
经期腹痛多呈钝痛或痉挛性疼痛,集中在耻骨上方,可放射至腰骶部。流产腹痛更剧烈,表现为下腹撕裂样痛或持续性坠痛,可能伴随肛门坠胀感。宫外孕破裂时会出现单侧锐痛伴肩部放射痛。
3、妊娠反应变化:
若此前有恶心、乳房胀痛等早孕症状突然消失,需警惕流产。月经前乳房胀痛多在经期开始后缓解,而妊娠相关症状会持续存在。可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该激素在流产后仍会维持升高数日。
4、排出物观察:
流产可能排出灰白色绒毛膜组织或孕囊,质地柔软呈絮状,直径约1-3厘米。月经血块多为暗红色碎片状,无完整组织结构。建议保留可疑排出物供医生检查,绒毛组织置于生理盐水中会呈现典型漂浮状态。
5、周期异常信号:
月经推迟后异常出血需重点排查,尤其周期规律者突然延迟7天以上。着床出血多发生在受孕后10-14天,量少色淡。流产可能发生在停经6-8周,阴道流血前常有褐色分泌物预警。
建议记录出血起止时间、卫生巾更换频率、疼痛程度评分,避免剧烈运动和盆浴。备孕女性应进行基础体温监测,流产后需复查超声确认宫腔残留情况。无论结果如何,异常出血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时,必须及时妇科就诊排查宫颈病变、宫外孕等急症。
小孩摔到后脑勺需观察是否出现呕吐、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判断是否需就医。头部外伤的严重程度可通过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瞳孔反应、呕吐频率及伤口情况综合评估。
1、意识状态:
受伤后立即观察孩子是否清醒,能否正常应答。若出现短暂意识丧失或持续昏睡,可能提示脑震荡或颅内损伤。轻微磕碰后哭闹属正常反应,但异常安静或反应迟钝需警惕。
2、肢体活动:
检查四肢活动是否对称,有无抽搐或瘫痪表现。单侧肢体无力可能提示对侧颅内出血。可让孩子抓握玩具或行走,观察动作协调性。婴幼儿出现拒奶、肢体僵硬也属异常信号。
3、瞳孔反应:
用手电筒照射双眼,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侧瞳孔不等大或固定散大可能提示颅高压,需紧急处理。检查时注意避免强光直射造成不适。
4、呕吐频率:
摔倒后1-2次呕吐可能由疼痛刺激引起,但频繁喷射状呕吐伴随头痛,提示颅内压增高。尤其需关注呕吐后是否出现嗜睡加重,此类情况需排除硬膜下血肿等迟发出血。
5、伤口情况:
检查头皮有无肿胀、裂伤或凹陷。较大血肿可能伴有颅骨骨折,小而深的伤口需排除异物残留。清洁伤口时避免按压,出血不止或骨片暴露需专业处理。
受伤后24小时内需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摇晃。睡眠时每2-3小时唤醒一次确认意识状态,可适当冷敷肿胀处但避免直接压迫。饮食选择易消化的粥类、面条,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促进修复。若出现异常哭闹、拒食或发热,应及时复查头颅CT排除迟发性病变。日常建议给婴幼儿佩戴防护帽,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玩耍时注意看护避免高处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