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脾胃虚弱可通过推拿特定穴位改善,常用穴位有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捏脊。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四寸处,是调理脾胃的要穴。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压3-5分钟,可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操作时注意力度适中,避免饭后立即进行。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拇指垂直按压此穴能健脾和胃,缓解消化不良。每日早晚各按揉100-200次,配合艾灸效果更佳。该穴位对提升免疫力也有辅助作用。
3、脾俞穴:
脾俞穴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用掌根上下推擦至局部发热,每次3-5分钟,可调节脾脏功能。推拿时注意保持室温适宜,避免着凉。
4、胃俞穴:
胃俞穴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以拇指指腹点揉此穴能改善胃脘胀痛,配合脾俞穴使用效果更显著。操作时建议使用按摩油减少皮肤摩擦。
5、捏脊:
沿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下往上捏提皮肤,反复3-5遍。此法能整体调节脾胃功能,特别适合伴有夜啼、多汗的患儿。操作时动作要连贯轻柔,避开骨骼突起部位。
日常可配合山药、莲子、芡实等食材煲粥食疗,避免生冷油腻食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推拿治疗需持续2-4周,若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呕吐等应及时就医。注意推拿前清洁双手并修剪指甲,使用爽身粉减少摩擦,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冬季注意保暖,推拿后饮用温水补充体液。
小儿扁桃体发炎可通过推拿手法辅助缓解症状,常用方法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揉合谷、掐少商、推天柱骨等。
1、清天河水:
用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中点推至肘横纹中点,操作300-500次。该手法具有清热解表作用,能缓解扁桃体红肿热痛症状,适用于风热型扁桃体炎伴发热患儿。操作时需保持力度均匀,皮肤可涂抹少量爽身粉防摩擦。
2、退六腑:
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重复200-300次。此手法擅长清实火、退高热,对化脓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咽喉灼痛效果明显。推拿时注意观察患儿反应,若出现皮肤发红应暂停。
3、揉合谷:
拇指按揉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的合谷穴,双侧各揉100-200次。该穴位能疏风清热、利咽消肿,可改善扁桃体充血导致的吞咽困难。操作时力度宜轻柔,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4、掐少商:
用指甲轻掐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的少商穴,每侧掐按10-20次。此穴为治疗咽喉肿痛要穴,对急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剧烈咽痛有即刻缓解作用。注意掐按时间不宜过长,避免皮肤破损。
5、推天柱骨:
沿颈椎棘突从上向下直推,重复30-50次。该手法能疏通颈部气血,减轻扁桃体炎伴随的颈部淋巴结肿痛。推拿时需保持患儿头颈部稳定,动作需轻柔缓慢。
推拿治疗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需多饮温水,饮食选择米粥、蒸蛋等清淡流质。避免摄入辛辣刺激及过硬食物,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推拿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情况,需及时就医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等严重情况。日常可通过按揉足三里、捏脊等保健手法增强体质,减少扁桃体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