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咳嗽常用穴位主要有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风门穴、大椎穴。
1、天突穴:
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操作时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或环形揉动,可缓解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咳嗽症状。该穴位对咽喉部刺激敏感,需注意力度适中。
2、膻中穴:
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属任脉要穴。推拿时可用分推法从中间向两侧分推,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特别适用于痰多气促的咳嗽。操作前可涂抹少量介质油减少摩擦,每次操作3-5分钟。
3、肺俞穴: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脏背俞穴。采用揉法或擦法刺激该穴,可宣肺解表、增强肺功能,对外感咳嗽效果显著。操作时需注意保暖,避免患儿受凉。
4、风门穴:
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为祛风要穴。用拇指揉按能疏风解表,对风寒型咳嗽伴鼻塞流涕者效果较好。推拿时可配合搓热手掌温敷穴位,增强驱寒效果。
5、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督脉穴位。采用提捏法刺激可振奋阳气、驱散表邪,适用于外感初期咳嗽。操作时以皮肤微红为度,体质虚弱者需减轻力度。
进行小儿推拿时需保持环境温暖,手法需轻柔连贯,每个穴位操作1-2分钟。咳嗽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增加温水摄入,避免食用生冷甜腻食物。若咳嗽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推拿后可饮用温热的梨汁或百合粥辅助润肺,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操作。
咳嗽有痰可通过推拿天突穴、膻中穴、肺俞穴、大椎穴、丰隆穴等穴位缓解症状。推拿能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气道通畅,适用于外感风寒或肺热引起的痰咳。
1、天突穴:
位于胸骨上窝中央凹陷处,属任脉穴位。用拇指指腹轻柔按压或环形揉动3-5分钟,可宣肺降逆、利咽止咳。该穴位对咽喉部刺激引起的干咳及痰黏难咯效果显著,推拿时需避免用力过猛刺激气管。
2、膻中穴:
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处,为气会之穴。采用分推法从膻中向两侧肋间隙方向推抹,配合掌根按揉能宽胸理气、化痰平喘。特别适合胸闷痰多者,推拿后可配合深呼吸促进痰液松动。
3、肺俞穴: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属膀胱经穴位。用拇指指腹或掌根顺时针揉按,能宣肺化痰、增强肺脏排痰功能。该穴位对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痰湿壅肺尤为适用,推拿时以局部酸胀为度。
4、大椎穴:
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为督脉要穴。采用捏脊法向上提捏皮肤,或用拇指点按,可解表散寒、止咳化痰。对外感风寒初期出现的清稀白痰效果明显,推拿后需注意颈部保暖。
5、丰隆穴:
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嵴外两横指处,属胃经穴位。用拇指垂直按压或弹拨法刺激,能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对脾虚湿盛导致的痰多黏稠有独特疗效,可与足三里穴配合使用。
推拿治疗期间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每日饮用罗汉果茶或梨膏水润肺化痰。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及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进行扩胸运动帮助痰液排出。若痰液颜色变黄绿或伴有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肺部感染。夜间咳嗽加重时可垫高枕头,采用侧卧位减少痰液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