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在输尿管的表现主要有腰部绞痛、血尿、排尿异常、胃肠道症状以及发热寒战。
1、腰部绞痛:
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引发剧烈腰部绞痛,疼痛常突然发作,呈刀割样或撕裂样,可向同侧下腹部、腹股沟及会阴部放射。疼痛程度与结石大小无直接关系,主要取决于输尿管痉挛强度和梗阻程度。患者常因疼痛无法保持固定体位,可能伴随面色苍白、冷汗等自主神经反应。
2、血尿:
约90%患者会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结石摩擦输尿管黏膜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血尿多在绞痛后出现,表现为尿液呈洗肉水样或淡红色,部分患者需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红细胞。血尿程度与结石尖锐程度及黏膜损伤范围相关。
3、排尿异常:
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时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区,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膀胱刺激症状。部分患者有排尿中断现象,改变体位后可能恢复排尿。若合并感染可能出现脓尿,尿液浑浊伴有异味。
4、胃肠道症状:
约50%患者伴随恶心呕吐,因输尿管与胃肠有共同神经支配通路,剧烈疼痛刺激迷走神经引起。部分患者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肠麻痹表现,严重者可能被误诊为急腹症。这些症状在结石排出或疼痛缓解后自行消失。
5、发热寒战:
合并尿路感染时可能出现发热,体温可达38.5℃以上,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存在上尿路梗阻性化脓性感染,需警惕尿源性脓毒血症风险。感染性结石患者更易出现反复发热症状。
输尿管结石患者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饮水量,优先选择柠檬水、淡绿茶等碱性饮品。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适量补充柑橘类水果。急性发作期可采用热敷腰部缓解痉挛疼痛,适度跳跃运动有助于小结石排出。出现持续高热、无尿或严重血尿时需立即就医,警惕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结石位置变化,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考虑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输尿管支架取出通常无需住院,属于门诊操作。是否需住院主要与支架留置时间、并发症风险、患者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1、支架留置时间:
短期留置1-4周的支架取出多在门诊完成,操作时间约5-10分钟。长期留置超过3个月可能因支架表面钙化或粘连增加操作难度,需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住院观察。
2、并发症风险:
既往有严重血尿、支架移位或尿路感染史的患者,取出后可能出现出血、疼痛或感染加重。这类情况建议短期住院监测,便于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3、基础疾病影响:
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门诊操作风险较高。住院环境下可提供更完善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应急支持。
4、麻醉方式选择:
多数患者采用局部尿道麻醉即可耐受。需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特殊情况如儿童、极度紧张者,则需安排日间手术病房留观。
5、术后观察需求:
常规取出后观察1-2小时即可离院。若术中出现黏膜损伤、支架断裂等意外情况,需住院进行抗感染治疗或二次干预。
术后24小时内建议增加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促进尿液冲刷作用。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1周,减少腰部扭转动作。饮食宜清淡,限制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出现持续血尿、发热超过38℃或排尿困难时需及时返院复查。日常可记录排尿日记,监测尿量变化与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