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牙龈肿痛可能由口腔卫生不良、牙周疾病、龋齿、牙齿排列不齐、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牙龈肿痛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出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牙齿松动或口臭。
1、口腔卫生不良:长期刷牙不彻底或使用不当的刷牙方法,容易导致食物残渣和细菌在牙龈边缘堆积,形成牙菌斑和牙石,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建议每天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理牙缝。
2、牙周疾病: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常见的牙周疾病,主要由牙菌斑中的细菌感染引起。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则可能伴随牙龈退缩和牙齿松动。治疗包括定期洁牙、使用抗菌漱口水,必要时进行牙周治疗。
3、龋齿:龋齿不仅损害牙齿,还可能波及牙龈,导致牙龈肿痛。龋齿的细菌感染可能通过牙髓扩散至牙龈,引发炎症。治疗龋齿需要及时补牙或根管治疗,同时注意口腔卫生。
4、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或排列不齐容易造成清洁困难,食物残渣和细菌更容易滞留,增加牙龈炎症的风险。矫正牙齿排列可以通过正畸治疗改善,同时加强日常清洁。
5、激素水平变化:女性在月经期、孕期或更年期时,激素水平波动可能使牙龈对细菌的敏感性增加,导致牙龈肿痛。保持口腔卫生,定期检查牙齿,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护理方式。
日常饮食中应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食物,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有助于增强牙龈健康。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慢跑,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牙龈状况。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是预防牙龈肿痛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