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溃疡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黑便等症状,可通过抑酸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饮食调整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治疗。胃溃疡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应激因素、遗传易感性及饮食不当等原因引起。
1、上腹部疼痛患儿多表现为剑突下或脐周反复发作的隐痛或灼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空腹时明显,服用抑酸药可缓解。需与肠痉挛、胃炎等疾病鉴别,建议家长记录疼痛发作时间及诱因。
2、恶心呕吐胃酸刺激溃疡面可引发反射性呕吐,呕吐物可能含咖啡样物。长期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观察呕吐频率及性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等促胃肠动力药。
3、食欲减退溃疡活动期因进食后疼痛加剧,患儿常主动减少食量。长期摄入不足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建议少量多餐,选择米粥、蒸蛋等低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酸性水果和辛辣刺激食物。
4、体重下降营养摄入不足及慢性失血可导致体重增长停滞或减轻。需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完善血常规排除贫血。治疗期间可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并增加鱼肉、瘦肉等优质蛋白摄入。
5、黑便溃疡出血时血红蛋白在肠道分解形成柏油样便,提示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紧急处理可选用奥美拉唑静脉注射,严重出血需内镜下止血或输血治疗。
患儿日常应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睡前加餐。减少碳酸饮料、油炸食品摄入,培养细嚼慢咽习惯。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规范完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四联疗法。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注意心理疏导,避免因腹痛产生厌食情绪,家长可记录症状变化协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