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可通过保守治疗、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选择需根据血肿量、症状严重程度及患者基础状况综合评估。
1、保守治疗:
适用于血肿量小于30毫升且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治疗期间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防止血肿扩大。
2、钻孔引流术:
针对亚急性或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术式。通过颅骨钻孔建立引流通道,排出液态血肿成分。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保持引流通畅,预防感染,多数患者症状可迅速缓解。
3、开颅血肿清除术:
适用于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或钻孔引流无效的病例。通过骨瓣开颅彻底清除血肿并止血,必要时需去骨瓣减压。术后需密切监测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和癫痫发作,重症患者需转入ICU监护。
4、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凝血功能异常者需使用维生素K或新鲜冰冻血浆纠正。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平衡。
5、康复治疗:
针对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需早期介入高压氧、针灸、运动疗法等康复手段。认知训练可改善记忆力减退,肢体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运动能力,语言治疗可纠正构音障碍。
术后需保持头部抬高30度体位,避免用力咳嗽或排便。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逐步过渡到普食。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3个月内禁止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神经外科随访复查头颅CT,观察脑组织复位情况,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出现头痛加剧、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