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等严重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主要有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器官缺血、动脉瘤破裂、慢性炎症反应。
1、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时,会造成血管管腔进行性狭窄。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或肢体乏力,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可能出现静息状态下的心绞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血管狭窄超过70%时,靶器官的血流灌注会显著受限。
2、血栓形成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面容易出现溃疡或破裂,暴露出胶原和脂质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急性血栓形成可能完全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急情况。血栓还可能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
3、器官缺血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长期处于缺血状态时,会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心肌缺血可能引起心力衰竭,脑缺血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肾动脉狭窄可能进展为肾衰竭。器官缺血的程度与动脉狭窄部位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相关。
4、动脉瘤破裂部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会导致血管壁中层结构破坏,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局部扩张。腹主动脉瘤直径超过5厘米时,年破裂风险显著增加。动脉瘤破裂会造成大出血,胸主动脉瘤破裂死亡率超过50%。
5、慢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本质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存在的炎症反应会加速斑块进展。炎症因子可能诱发胰岛素抵抗、促进肿瘤生长,与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存在关联。全身炎症状态还会加重其他器官的退行性病变。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需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建议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并保持规律作息。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已有血管病变者需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