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中耳炎需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遵医嘱用药、观察体温变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是儿童常见耳部疾病,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
1、保持耳部干燥洗澡或游泳时需用防水耳塞保护外耳道,避免污水进入加重感染。使用棉签仅清洁外耳廓,不可深入耳道。若耳道有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球轻轻吸附,禁止自行掏挖。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疼痛,温度控制在40摄氏度以下。
2、避免用力擤鼻教导孩子擤鼻时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住双侧鼻孔用力,防止鼻腔分泌物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鼻塞严重时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呼吸道通畅。哺乳期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拍嗝,减少呛奶风险。
3、遵医嘱用药细菌性中耳炎常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病毒性感染可选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耳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退热镇痛。滴耳液使用前需温暖至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5分钟。禁止擅自调整用药剂量或疗程。
4、观察体温变化每日监测体温3-4次,38.5摄氏度以上需物理降温配合退热药。持续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超过39摄氏度应及时复诊。观察是否出现呕吐、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警惕化脓性脑膜炎等并发症。记录耳部渗液的颜色和量,脓性分泌物提示感染加重。
5、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减少尘螨刺激。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免疫力。避免接触二手烟,过敏体质儿童需控制过敏性鼻炎发作。
患儿应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耳部,睡眠时患耳朝下促进引流。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恢复期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家庭成员需勤洗手,患儿毛巾餐具单独消毒。急性症状缓解后2周内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防止气压损伤。若出现耳后红肿、颈部僵硬或持续哭闹不安,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