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中最后一颗牙齿通常称为第三磨牙,俗称智齿。智齿是人类口腔内最晚萌出的恒牙,多数在17至25岁之间长出,部分人群可能先天缺失或终生不萌出。智齿的萌出情况主要有完全萌出、阻生、埋伏等类型,其位置和形态变异较大。
1、智齿功能智齿在人类进化史上曾用于咀嚼粗糙食物,现代人颌骨退化导致其功能性减弱。完全萌出的智齿可辅助研磨食物,但多数情况下因空间不足无法正常发挥作用。部分人群智齿与其他磨牙协同完成咀嚼动作,但功能贡献度较低。
2、萌出异常约三分之二人群存在智齿萌出异常,常见近中阻生、水平阻生或倒置阻生。异常萌出可导致邻牙牙根吸收、牙列拥挤、龋齿及牙周炎等问题。阻生智齿与牙龈形成盲袋易引发冠周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张口受限等症状。
3、拔除指征出现反复冠周炎、邻牙损害、囊肿形成或正畸需要时应考虑拔除。完全骨埋伏且无病变的智齿可暂观察,但需定期拍摄曲面断层片监测。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等特殊人群拔牙需谨慎评估,妊娠期一般建议延期处理。
4、术后护理拔牙后需咬紧棉卷止血,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进食温凉软食,用对侧牙齿咀嚼。术后肿胀可冰敷处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需及时复诊。
5、替代方案对于位置正常且有咬合功能的智齿,可通过精细清洁维护健康。使用单束牙刷清洁远中面,配合冲牙器清除盲袋食物残渣。正畸牵引可使部分阻生智齿归位,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建议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并拍摄X光片监测智齿状态。保持每日两次巴氏刷牙法,重点清洁磨牙区。出现牙龈肿痛或咀嚼不适时及时就诊,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物掩盖病情。合理控制甜食摄入,餐后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维护整体口腔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