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判断需结合外伤史、典型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主要依据包括局部剧烈疼痛、异常活动、骨擦音、明显肿胀变形及X线检查结果。
1、外伤史近期遭受直接暴力撞击、高处坠落或挤压伤等高能量损伤时,骨折概率显著增加。老年人轻微跌倒也可能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需特别关注髋部、腕部等易发部位。儿童青枝骨折可能仅有轻度外伤史,但存在特征性骨皮质皱褶。
2、典型症状骨折部位会出现持续性锐痛,活动时加剧,按压痛感集中。完全性骨折可能出现肢体异常弯曲或短缩,关节部位骨折常伴关节脱位。开放性骨折可见皮肤破损伴骨端外露,闭合性骨折可能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皮下淤血。
3、功能障碍四肢骨折后会出现主动活动能力丧失,如无法抬臂、站立或持物。脊柱骨折可能导致截瘫症状,肋骨骨折可引发呼吸受限。但裂纹骨折可能仅表现为轻度活动受限,需与软组织损伤鉴别。
4、特殊体征检查时可发现骨擦感或骨擦音,这是骨折断端相互摩擦的特异性表现。轴向叩击痛阳性提示长骨骨折,如叩击脚跟引发股骨疼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阳性提示骨盆环骨折,这类损伤可能伴发内脏出血。
5、影像学确认X线片能显示骨折线、骨皮质中断及移位情况,是确诊的金标准。CT对脊柱、关节等复杂部位骨折显示更清晰,MRI可早期发现骨髓水肿和隐匿性骨折。儿童骨骺损伤需拍摄健侧对比片,应力性骨折可能需要核素骨扫描辅助诊断。
疑似骨折时应立即制动伤肢,用夹板或硬板固定避免二次损伤。禁止尝试复位或强行活动,冰敷可减轻肿胀但需隔毛巾防冻伤。转运时保持脊柱轴线稳定,优先选择救护车转运。恢复期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戒烟酒以促进骨愈合,遵医嘱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定期复查影像评估愈合进度,延迟愈合需考虑脉冲电磁场或超声波等物理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