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
主任医师
鸡西市人民医院
健康中心
d二聚体偏高通常与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有关,常见于血栓性疾病、感染、肿瘤等。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如抗凝治疗、抗感染或肿瘤治疗等。
1、血栓性疾病: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常提示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疾病会导致d二聚体显著升高。治疗上,抗凝药物如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是常用选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感染:细菌或病毒感染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例如,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常伴随d二聚体水平上升。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使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类或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阿昔洛韦,同时需控制炎症反应。
3、肿瘤: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升高可能与肿瘤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肺癌、胰腺癌等肿瘤常伴随d二聚体水平上升。治疗需根据肿瘤类型选择手术、化疗如紫杉醇、顺铂或靶向治疗如吉非替尼、贝伐珠单抗,同时可辅以抗凝治疗。
4、其他因素:手术、创伤、妊娠等生理或病理状态也可能导致d二聚体升高。例如,大手术后或严重外伤患者d二聚体水平可能暂时升高。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如术后预防性抗凝、创伤修复等。
d二聚体偏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