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心梗及时救治通常可以挽救生命,救治成功率与发病时间、血管堵塞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心梗救治主要有黄金120分钟原则、溶栓或介入治疗、心脏复苏支持、并发症预防、长期康复管理五个关键环节。
1、黄金120分钟原则心梗发作后前120分钟是抢救黄金期,此时心肌尚未大面积坏死。患者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冷汗等症状时,须立即停止活动并呼叫急救。延误治疗每增加30分钟,死亡率显著上升。部分患者在送医途中即可开始心电图监测和药物预处理。
2、溶栓或介入治疗确诊后首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90分钟内完成球囊扩张可恢复血流。不具备介入条件时可采用尿激酶、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治疗时机直接影响预后,24小时内接受血运重建的患者存活率超过80%。合并心源性休克者需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3、心脏复苏支持发生室颤时需立即电除颤,胺碘酮可预防恶性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者应用多巴胺维持灌注,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重症患者可能需体外膜肺氧合支持,这类设备能暂时替代心肺功能。
4、并发症预防急性期需密切监测心室壁破裂、乳头肌断裂等机械并发症。使用肝素预防血栓同时要注意出血风险,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少应激性溃疡。合并糖尿病者需强化血糖控制,肾功能不全者调整造影剂用量。
5、长期康复管理存活患者应坚持服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心脏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床边活动逐步过渡到有氧运动。心理干预对缓解焦虑抑郁很重要,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能降低复发风险。
心梗救治后需长期随访,定期评估心功能与用药效果。饮食建议采用地中海模式,控制盐分与饱和脂肪摄入。适当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剧烈竞技性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学会识别心绞痛等预警症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以备急用。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家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可进一步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