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鹅口疮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凝乳状斑块,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常见于颊黏膜、舌面、上颚等部位,斑块不易擦除,强行剥离后可能出现充血创面。
1、白色斑块:
典型表现为口腔内散在或融合的乳白色伪膜,形似凝固的奶块,但用棉签难以擦拭干净。斑块基底黏膜可能出现充血发红,好发于两颊内侧、舌头表面及软腭部位。
2、伴随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进食时哭闹、拒食、流涎增多等症状。部分婴儿会因口腔不适出现烦躁不安、睡眠中断等表现,但通常不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3、发病诱因:
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或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的情况。新生儿可能经产道感染,母乳喂养时母亲乳头卫生不良也是重要传播途径。
4、鉴别特征:
与奶渍残留的区别在于鹅口疮斑块附着牢固,擦拭后黏膜发红甚至出血。口腔溃疡则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凹陷性创面,周围有红晕,疼痛感更明显。
5、病程发展:
未经治疗时斑块可能逐渐扩大融合,严重时累及整个口腔黏膜。及时干预后通常1-2周消退,复发常见于免疫功能异常或持续存在诱发因素的患儿。
日常需注意哺乳前后清洁乳头,定期煮沸消毒奶瓶奶嘴。可适量增加维生素B族摄入,避免过度擦拭口腔。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应减少高糖饮食,患儿衣物需单独烫洗。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拒食脱水时需及时就医,避免使用未经医嘱的抗菌药物冲洗口腔。
宝宝嘴巴周围出现一片白色可能由奶渍残留、真菌感染、维生素缺乏、接触性皮炎或白色糠疹引起。
1、奶渍残留:
母乳或配方奶干燥后会在皮肤表面形成白色膜状物,常见于3个月以内婴儿。建议每次喂奶后用温水轻柔擦拭,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若持续超过24小时未消退需考虑其他原因。
2、白色念珠菌感染:
俗称鹅口疮,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乳白色斑块,可能伴随轻度红肿。多与奶瓶消毒不彻底或抗生素使用有关。需就医进行真菌镜检确诊,常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治疗。
3、维生素B族缺乏:
核黄素缺乏可能导致口角炎伴白色脱屑,常见于辅食添加不当的婴幼儿。可通过增加动物肝脏、蛋黄等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改善,严重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复合维生素。
4、接触性皮炎:
对润肤霜、湿巾等护理产品过敏时会出现边界模糊的白色脱屑斑块,可能伴随瘙痒。建议停用可疑产品,用清水清洁后涂抹医用凡士林保护皮肤屏障。
5、白色糠疹:
一种良性皮肤色素减退症,表现为边缘不清的淡白色斑片,表面有细小鳞屑。可能与日晒、皮肤干燥有关,通常无需特殊治疗,注意加强保湿防晒即可。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口周清洁干燥,喂食后及时擦净奶渍,选择无香料无酒精的婴儿专用护理产品。增加富含维生素A、B族的辅食如胡萝卜泥、南瓜泥,避免过度清洁或摩擦刺激。若白斑持续扩大、伴随溃烂或发热,需及时就诊排除特异性皮炎等疾病。观察期间可拍照记录皮损变化情况,便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