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包括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等,治疗需根据病因进行抗感染、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药物等措施。感染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以及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均可引发肠胃炎。饮食不当如食用不洁食物、暴饮暴食、摄入过多油腻或辛辣食物,也会刺激胃肠道,导致炎症。药物刺激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可能损伤胃黏膜,诱发肠胃炎。治疗方面,抗感染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药物,如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调整饮食需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刺激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改用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急性肠胃炎的重要措施。急性肠胃炎的病因多样,治疗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2岁宝宝急性肠胃炎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药物治疗、物理缓解、预防脱水等方式处理。急性肠胃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呕吐期间暂停固体食物,症状缓解后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步过渡。优先选择米汤、稀释苹果汁等低渗液体,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刺激肠胃。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需稀释至正常浓度的1/2。
2、补充水分:
使用口服补液盐按说明书配制,少量多次喂服预防脱水。每次呕吐后补充5-10毫升液体,若持续拒绝饮水或尿量减少需就医。可尝试用滴管或小勺缓慢喂食。
3、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保护胃肠黏膜,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菌群。呕吐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消旋卡多曲颗粒抑制呕吐反射,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
4、物理缓解:
呕吐后保持竖抱姿势30分钟,用温水清洁口腔。腹部按摩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抚,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记录呕吐频率和性状变化供医生参考。
5、预防脱水:
观察前囟凹陷、眼窝下陷、皮肤弹性等脱水征兆,6小时无排尿需急诊。病毒性肠胃炎病程约3-7天,出现血便、持续高热或嗜睡应立即就医。护理期间注意手部卫生和餐具消毒。
患病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儿衣物床单及时更换。恢复期逐渐添加香蕉、馒头等低渣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注意观察精神状态,每日测量体温3次。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卫生间,处理呕吐物时戴手套。急性期过后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2周内暂缓接种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