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通过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及心电图等五项核心检查确诊。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金标准,主要通过肺量计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该检查可明确气流受限程度,评估疾病分期,同时能鉴别支气管哮喘等类似疾病。检查前需避免使用支气管扩张剂,过程中需配合技师指令完成深吸气、爆发性呼气等动作。
2、胸部影像学:
胸部X线或CT检查能排除肺结核、肺癌等肺部疾病。典型表现为肺过度充气、横膈低平、胸骨后间隙增宽等肺气肿征象,晚期可见肺大疱形成。高分辨率CT可早期发现小气道病变,对肺气肿分型具有重要价值。
3、血气分析:
通过动脉穿刺采集血样,检测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可判断是否存在低氧血症、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常低于60毫米汞柱,伴二氧化碳潴留时提示Ⅱ型呼吸衰竭,需及时氧疗。
4、血常规检测:
血常规可发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长期缺氧刺激骨髓造血会导致血红蛋白升高。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上升,对判断是否需抗生素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5、心电图检查:
慢性缺氧可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表现为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心室肥厚等。晚期出现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V1导联R/S比值大于1,提示肺动脉高压,需联合心脏超声进一步评估。
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应定期监测肺功能,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日常坚持腹式呼吸训练,采用缩唇呼气法改善通气,饮食注意高蛋白、高维生素摄入,避免油烟刺激。中重度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外出携带应急支气管扩张剂,出现咳痰增多、气促加重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