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心理障碍和感染风险,护理措施涉及康复训练、营养支持、语言康复、心理干预和预防感染。
1、肢体功能障碍:
约80%急性脑梗死患者会出现偏瘫或肌力下降。早期需保持良肢位摆放,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避免关节挛缩。病情稳定后48小时可开始被动关节活动,从近端到远端依次进行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屈伸运动,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恢复期采用Bobath技术进行坐位平衡、站立负重等训练,配合功能性电刺激改善肌肉收缩。
2、吞咽困难:
约45%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入院24小时内需完成洼田饮水试验筛查,对3级以上吞咽障碍者留置鼻饲管。喂食时取30°半卧位,选择稠粥、果泥等糊状食物,避免流质和干硬食物。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冷刺激、声门上吞咽法、门德尔松手法等,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可促进吞咽反射恢复。
3、语言障碍:
运动性失语患者可进行听理解训练,从单词、短语到短句逐步强化。感觉性失语侧重口语表达练习,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命名训练。构音障碍者需进行唇舌操、呼吸控制和发音练习,如鼓腮、弹舌等动作。每日训练30分钟,配合旋律语调疗法效果更佳。
4、心理障碍:
发病后2周内抑郁发生率高达60%。护理人员需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定期评估,建立信任关系,鼓励表达情绪。组织病友交流会,邀请康复期患者分享经验。指导家属避免过度保护,适当让患者参与简单决策,增强自我效能感。
5、感染风险:
卧床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约35%。每2小时翻身拍背,指导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留置导尿者每日会阴护理2次,尽早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营养支持需保证每日热量30-35kcal/kg,蛋白质1.2-1.5g/kg,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促进创面愈合。
康复期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摄入橄榄油20-30ml,深海鱼类100-150g,深色蔬菜300g。运动训练从床边坐位平衡开始,逐步过渡到辅助站立、平行杠内行走。家属需学习正确的转移技术和跌倒预防措施,居家环境去除门槛、铺设防滑垫。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血压低于140/9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mmol/L。心理支持需贯穿全程,可通过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缓解焦虑情绪。
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后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伤口护理、药物管理、饮食调整、康复训练和定期复查。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沾水或摩擦。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头部包扎不宜过紧,若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渗出应及时就医。
2、药物管理:
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同时可能需使用尼莫地平改善脑血流。禁止自行调整剂量,出现牙龈出血、黑便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反馈
3、饮食调整:
术后初期选择低盐低脂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软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适量补充三文鱼、核桃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及过硬食材。
4、康复训练:
术后2周可开始语言和肢体功能锻炼,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抓握训练、步行练习等。认知康复可通过拼图、阅读等方式刺激大脑功能。训练强度需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出现头晕等不适立即停止。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需进行脑血管造影评估搭桥血管通畅性,后续每3-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日常监测血压血糖,控制高压低于140毫米汞柱,空腹血糖维持在6.1毫摩尔每升以下。
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睡眠时垫高床头15度促进静脉回流。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等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家属需协助记录患者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变化,出现头痛加剧、言语含糊等预警症状需急诊处理。建立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可通过冥想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