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秋冬季感冒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止咳化痰药、鼻减充血剂和中成药五大类。
1、解热镇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儿童感冒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适用于发热超过38.5℃或伴有明显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退热镇痛作用,但需注意两种药物不可同时使用,用药间隔需严格遵医嘱。
2、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第二代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鼻痒、打喷嚏等过敏症状。相比第一代药物,这类药物嗜睡副作用较轻,更适合儿童使用,但2岁以下婴幼儿用药需谨慎评估。
3、止咳化痰药:
氨溴索和乙酰半胱氨酸能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适用于咳嗽伴痰液粘稠的情况。右美沙芬则用于干咳症状,但需注意4岁以下儿童慎用止咳药,咳嗽作为保护性反射不宜过度抑制。
4、鼻减充血剂:
伪麻黄碱能收缩鼻黏膜血管,快速缓解鼻塞症状,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天。婴幼儿建议优先采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等物理方法,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低浓度鼻用减充血剂。
5、中成药:
小儿感冒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具有疏风解表功效,适用于风寒或风热感冒初期。使用需辨证施治,注意中成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
儿童感冒期间应保证充足休息,多饮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梨、白萝卜等润肺食材。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或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日常可通过勤洗手、佩戴口罩、接种流感疫苗等措施预防感冒。药物治疗需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