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主要通过鼻腔或口腔插入支气管镜观察气道情况。检查流程主要有术前评估、局部麻醉、支气管镜插入、图像采集、术后观察等步骤。
1、术前评估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基础项目,评估是否存在麻醉禁忌。患者需禁食6小时以上,避免检查中呕吐误吸。医生会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心肺疾病史,必要时调整抗凝药物使用方案。
2、局部麻醉采用利多卡因等表面麻醉剂对鼻腔、咽喉部进行喷雾麻醉,减少检查时的不适感。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静脉镇静,但需严格监测血氧和心率。麻醉起效后患者会有咽喉麻木感,此时可开始操作。
3、支气管镜插入患者取仰卧位,经鼻或经口插入直径约5毫米的电子支气管镜。镜体配有冷光源和高清摄像头,可实时显示气管支气管树影像。操作时需配合医生指令调整呼吸,避免剧烈咳嗽。
4、图像采集支气管镜逐步深入至各级支气管,系统记录各段支气管黏膜形态。发现异常时可进行活检、刷检或灌洗,获取病理标本。新型电子支气管镜具备窄带成像、荧光支气管镜等特殊功能模式。
5、术后观察检查后需监测生命体征2小时,确认无气胸、出血等并发症。术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避免误吸。可能出现短暂咽喉不适或痰中带血,若持续胸痛、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检查前应戒烟至少24小时,减少气道分泌物干扰。术后24小时内避免驾驶或精密操作,因镇静药物可能残留影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提前准备支气管扩张剂,糖尿病患者需调整胰岛素用量。检查后饮食宜清淡温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咽喉不适。若需获取病理结果,通常需要等待3-5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