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过敏性鼻炎在秋冬季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及清水样鼻涕,诊断需结合症状特点与过敏原检测。常见症状包括季节性发作的鼻黏膜炎症反应、晨起症状加重、眼部瘙痒伴随等,诊断方法主要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检测、鼻内镜检查等。
1、鼻痒喷嚏:
秋冬季干燥空气和尘螨等过敏原刺激鼻黏膜,导致儿童频繁揉鼻、阵发性喷嚏,每日可达十余次。症状在清晨或接触冷空气时尤为明显,可能伴随咽喉部异物感。诊断时需观察发作频率与诱因,并与感冒进行鉴别。
2、清水样鼻涕:
鼻腔分泌大量稀薄分泌物是典型表现,常持续数周,与感染性鼻炎的黄脓涕不同。分泌物倒流可能引发夜间咳嗽,严重时导致中耳炎。诊断需进行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超过5%具有提示意义。
3、鼻塞呼吸:
双侧交替性鼻塞影响睡眠质量,儿童可能出现张口呼吸、打鼾等症状。长期鼻塞可能导致颌面发育异常。前鼻镜检查可见鼻甲苍白水肿,使用血管收缩剂后肿胀可缓解,这与结构性鼻塞有本质区别。
4、眼部症状:
约半数患儿合并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睑红肿、流泪及畏光。症状具有季节性反复特点,秋冬季花粉浓度降低后,尘螨成为主要致敏原。诊断时需进行结膜刮片检查排除感染因素。
5、嗅觉减退:
持续性鼻黏膜肿胀可能导致嗅觉敏感度下降,影响食欲。这种情况多出现在病程超过两年的患儿中。嗅觉功能测试和鼻窦CT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秋冬季需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品。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食用已知过敏食物。症状发作期可进行鼻腔冲洗,外出时佩戴防尘口罩。建议在过敏季节前2-4周开始预防性用药,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评估气道高反应性。对于合并哮喘的患儿,需制定个体化的综合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