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刺痛可能与尿路感染、尿道结石、前列腺炎、阴道炎、尿道损伤等问题有关。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尿路梗阻、炎症反应、局部刺激、机械性损伤等。
1、尿路感染细菌侵入尿道或膀胱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致病菌。典型表现为排尿时灼热感伴随尿频尿急,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液浑浊或血尿。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
2、尿道结石泌尿系统结石移动过程中划伤尿道黏膜导致疼痛,常见于肾结石下行至尿道时。疼痛呈刀割样且可能放射至会阴部,排尿中断是特征性表现。影像学检查能明确结石位置和大小,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可尝试排石颗粒配合多饮水,较大结石需体外冲击波碎石。
3、前列腺炎中青年男性多见,病原体感染或盆底肌肉痉挛均可引发。除排尿刺痛外常伴会阴部胀痛和尿末滴白,慢性患者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直肠指检和前列腺液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选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配合前列舒通胶囊,必要时需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4、阴道炎女性患者因阴道与尿道解剖位置邻近,念珠菌或滴虫感染易波及尿道。典型症状为外阴瘙痒伴随豆腐渣样分泌物,排尿时刺激症状加重。阴道分泌物镜检可明确病原体,克霉唑阴道片联合碳酸氢钠坐浴对霉菌性阴道炎效果显著。
5、尿道损伤导尿操作、性行为或异物插入可能造成尿道黏膜机械性损伤。疼痛多呈锐痛且与排尿动作同步,严重时可出现尿道出血。轻度损伤通过多饮水可自愈,复杂损伤需留置导尿管,合并感染时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出现小便刺痛症状需保持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刺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注意会阴部清洁,性生活前后及时排尿。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腰痛时,应立即到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治疗期间禁止游泳和盆浴,按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