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硬化不是脑梗死,但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生概率。脑动脉硬化是脑血管壁增厚、弹性减退的慢性病变,而脑梗死是脑组织因缺血缺氧导致的坏死性疾病。
脑动脉硬化主要表现为脑血管内膜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逐渐形成粥样斑块,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闭塞。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但尚未引起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该病变进展缓慢,早期可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延缓发展。常用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尼莫地平片等。
脑梗死属于急性脑血管事件,由于血栓形成或栓塞导致脑动脉完全闭塞,脑组织在短时间内发生不可逆损伤。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需紧急进行溶栓或取栓治疗。脑动脉硬化患者若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或血管狭窄程度超过70%,可能发展为脑梗死。临床常用阿替普酶注射液、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脑循环。
脑动脉硬化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低盐低脂饮食,每日进行有氧运动。出现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预警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脑梗死救治时机。建议每半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或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进展程度。